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06年
关于解决农村“退休”四职干部待遇兑现的建议

发布日期:2006-10-10 16:5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自税费改革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大面积滑坡,尤其是那些以农业为主,没有工副业项目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空白,相当一部分这样的村成为新的“空壳村”,村干部工资、独生子女费、集体扶养五保户、享受“退休”待遇的老村干部等支出已经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负担,甚至成为沉重的“包袱”。
    去年以来,市区党委、政府以关注农村、关注民生为本,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来解决农村的集体经济负担问题,独生子女、五保供养实现了财政负担,村干部享受到了财政拨发的误工补贴等,大大约减轻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压力,温暖了人民群众的心,调动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农村的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但是,很多集体经济薄弱村依然没有摆脱经济“空壳”的落后面貌,除了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外,集体经济负担压力较大的因素还是很大的。各村达到上级规定的享受退职待遇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主管会计、妇女主任等“四职干部”的退职费用,在村级集体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依然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转,导致集体投资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投入不足,更谈不上投资发展经济。
    据我们了解,大多数村都至少有1—2名享受待遇的退职“四职干部”,这些人每年至少要领取2000元左右(经济发达的村费用还高)。这些“四职干部”待遇的兑现,直接关系着现任干部的后顾之忧,直接影响着农村老干部的生活和心态,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和谐。
    因此,建议从财政资金中,像解决农村在职干部误工补贴一样,解决农村符合条件的退职干部的待遇问题。

                                                     代表姓名:姜振年

答复内容:

姜振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退休”四职干部待遇兑现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过去,各市区、乡镇、村,对哪些属于农村“退休”四职干部,“退休”四职干部待遇如何解决等都规定了不同标准和办法,但最终四职干部待遇都是从村级自有资金中解决,财政一直没有给予直接补贴。
  自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市相继取消了“三提五统”、乡村公益事业金、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等,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使村级收入大幅减少,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出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村干部补贴不能正常发放问题尤为突出。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起,对全市在职农村干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各级财政还专门给村级安排了一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和村级自有资金结合使用,专项用于解决村干部补贴、农村五保供养、村办公经费等。农村“退休”四职干部待遇兑现应从村级自有资金和财政转移村级资金中安排解决。                                 

                                                   答复单位:威海市财政局
                                                       2006年6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