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07年
新农村建设要观“住”

发布日期:2007-10-31 11: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新农村建设让人兴奋,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党中央连续多个1号文件对我国工业、后工业乃至信息时代的农村发展提出了要求,给足了政策,而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农民自身很难找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新农村建设这个大题目包括了物质文化诸多方面,为了把宏伟蓝图长远目标和眼前工作(利益)相结合,建议从“住”着眼、着手。
    衣食住行几个基本生活方面,温饱已不是问题,交通问题已基本解决(村村通公交车),最重要的,也是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则是居住环境。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应把目光盯在农民的“住”上。
    建议规划论证“农民集中居住区”。以镇或某几个自然村为中心,统一规划,长期实施。
    先期以政府投入为主,搞试点,起引导作用。同时可以指导有实力的村或企业走以村带村,以企带村的路子。
    集中居住不仅可以彻底改变农民原有的落后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还能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享有同城市相同或相近的环境。让农民真正得到改革发展给全体人民带来的实惠。

                                             代表姓名:王仁敏

答复内容:

王仁敏代表:
   您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观‘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合村并点、村改居”方针。
   近年以来,为加快推进我市“合村并点、村改居”工作,根据我市村镇规划建设实际,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新一轮村镇规划修编,为“合村并点、村改居”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等总体性规划。全市50个建制镇全部编制完成镇域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70%。特别是去年以来,各市、区本着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设相对集中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一次规划完成、分批组织实施”的思路,进一步调整了规划集中控制范围,从根本上保障了村镇建设的科学合理、规范有序。
   二、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合村并点、村改居”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下发了《全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2007年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重点》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市区按照“节约农村建设用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居住水平”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合村并点,鼓励小村向大村集中,交通不便的村庄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中,弱村向强村集中,加快推进全市“合村并点、村改居”工程。
   三、全市“合村并点、村改居”工作稳步开展
   目前,全市原有的72个建制镇合并为50个,确立了4个国家重点镇、9个省级中心镇、12市级中心镇和35个省级示范村,建制镇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00.6平方公里,比合并前增加了14.7%,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66%。全市对“空心村”、经济条件差的村实行整体搬迁或兼并联合,整治“空心村”650多个,拆旧房盖新房1.92万户;搬迁或合并村庄近百个,集中建设居民楼160多幢。中心城区开展了城中村改造,已完成了10个村的整体改造,完成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目前有38个正在按计划实施拆迁改造。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具体配套政策文件,并会同财政部门积极研究出台有关资金补助措施,全面推进我市“合村并点、村改居”工作。
  感谢您对城市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答复单位:威海市建设委员会

                                                2007年7月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