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建菊花顶路高架桥,缓解交通压力的建议 | ||||
| ||||
建议内容: 近几年来,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有威海特色的大型花园城市”为原则,使威海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12月28日半月湾隧道工程建成通车,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了运输和路网结构,使孙家疃镇合庆生活区和市区之间交通更加方便,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由于半月湾隧道的开通,使菊花顶东路(阳光花园大门口处)与戚东夼路的十字路口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同时,因为该路段地势陡峭、坡度大,属交通事故多发地带。 建议在此路口修建一小型高架桥及相应的匝道,直接由菊花顶通往半月湾隧道,能有效的缓解该路口的交通压力,确保行车安全。 代表姓名:苗强 答复内容: 苗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修建菊花顶路高架桥,缓解交通压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半月湾隧道有关研究情况 2003—2004年,刘玉波等人大代表对全市的交通情况进行了调研,曾多次提出关于加快半月湾隧道建设的建议。2006年初,市规划局委托上海交通研究所编制我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同年4月,组织6500余人次对全市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上海交通所做出了交通分析模型及综合交通规划方案。根据《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的预测,未来2020年半月湾地区与环翠中心区之间的交通出行量将达到15000PCU/日(全天车流量),高峰小时的交通出行量将在1500-2000PCU/小时,而原状仅有一条环海路作为半月湾地区与环翠中心区联系的主要道路,其为双向两车道的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5米,其高峰小时的通行能力在1200PCU/H左右,难以承担两个区域间未来的交通出行量,且因地势原因基本没有拓宽的余地。因此,需要增加新的道路来满足交通需求。从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打通菊花顶路方案是最为合适的。半月湾隧道经过《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两轮规划论证,被列为了市政府2007年基础设施重点工程计划中,整个隧道于2008年6月9日贯通,于2009年1月4日正式通车。 二、关于修建菊花顶高架桥的规划意见 半月湾隧道建成后,环海路、菊花顶路做为城市的次干路,成为半月湾地区与环翠中心区之间联系的两条主要通道,通行能力达到双向2400PCU/H(环海路预计为1500PCU/H, 菊花顶路预计为900PCU/H),完全能够满足两区域间的出行需求,加之菊花顶东路与戚东夼路十字路口周边环境为居住小区,用地无法满足建设小型立交设施及其匝道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暂时不宜在该处建设小型立交设施。 感谢您对城市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威海市建设委员会 2009年8月28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