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内容:
目前,国际贸易中有90%以上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的,港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区域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港口经济的竞争。威海市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石岛港、龙眼港和威海港三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这是威海发展难得的资源,也是威海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威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牢固树立“以港兴市”意识,把港口经济作为重要战略产业来抓的思路。但从威海市港口的总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航线少、吞吐能力低的不足。既不利于海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更难以形成合理分工、竞争有序的港口体系。建议威海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思路,集中力量加大对三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港口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代表姓名::张路宽 田文科
答复内容:
张路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一类港口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现有威海港、石岛港和龙眼港三个一类开放港口,这三个港口在我市港口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共拥有码头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设计通过能力1459万吨,担负着全市90%的外贸货物运输;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平泽等5条客货运输班轮,每周15个班次,拥有通往韩国、日本及国内主要港口集装箱航线21条,基本形成了通达国内沿海、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海上运输体系。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一类开放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将其作为实施“兴港强市”战略的重要保障,《威海港总体规划》将威海湾港区和石岛港区列为近期重点发展港区,尤其要做大做强威海湾港区,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深水大港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总体规划、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积极促进一类开放港口的建设。 2010年,我市一类开放港口在建项目共7个,概算投资34.4亿元,新增码头泊位10个,增加码头通过能力435万吨。一是威海港三、四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0万吨级、7万吨级、5万吨级泊位各2个,年设计通过能力435万吨,概算投资12亿元,近期将进行综合验收。二是威海港客运码头工程。建设规模为2个3万总吨客滚泊位、1个2万总吨客滚泊位和1个3万总吨客运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滚装车辆10.2万辆,旅客160万人次,滚装集装箱7.5万TEU,概算总投资4.9亿元,今年完成码头主体工程。三是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已完成客运站主体结构及客运广场、地下停车场主体,现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安装。四是威海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规模为威海新港区5.5公里5万吨级单向航道,概算总投资2.8亿元,现已基本完工。五是威海港7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威海港新区7万吨级单向航道及3万总吨客滚船航道,航道总长7公里,概算投资3亿元,年底前完成全部疏浚工程。六是威海国际物流园。园区规划用地2691亩,总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设计年货运量300万吨。2009年,园区完成建设投资2.1亿元,建成高标准现代化仓库6个,总计7.2万平方米,建成1.5万平方米的水产品分装车间和维修车间;2010年,园区计划投资3.2亿元,办理征地1000亩,完成22万平方米配送区的建设。七是威海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包括报关报检业务区、口岸联检区、航管中心和港口调度中心等,总投资4.8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正在办理拆迁补偿及土地征用工作;2010年计划投资2.24亿元,完成基础施工和部分主体结构建设。该项目是全省四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之一,建成后可以提供更为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实现“一站式”通关,提高港口服务效率。 今年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我们委托山东航运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威海市水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已上报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威海湾港区大型液化石油泊位区、威海新港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威海国际物流园区、威海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石岛港区西作业区扩建工程等19个主要工程,港口最大通航能力将达到30万吨,届时,一类开放港口对威海市港口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到2015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吨,年均增长9.7%,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万TEU,年均增长率为13.5%。 感谢您对我市交通工作的关注,希望您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威海市交通运输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