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2年
关于在市区沿海取缔养殖区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2-12-12 23:0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我市市区的北海海岸是最有景观价值的旅游资源。岸线逶迤,港湾错落,沙滩绵延,渔船点点,景色迷人,如诗如画,令游人陶醉忘返。
    但是,近几年由于近海出现富养化,海边苔藓疯长,海水浴场的海滩也出现苔藓,游人感到脚底发滑,容易滑入海里有安全隐患。不仅如此,由于海水污染富养化,不时产生恶臭,影响到岸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产生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近海养殖造成。因为,近海养殖要大量抛食饵料,久而久之造成近海污染,它不仅污染环境,还有碍观瞻。所以,在世界一些著名的沿海景观城市和旅游胜地很难看到大面积的养殖区。
    其实,前几任政府已经下大力气取缔市区内港湾的养殖区,如金线岭以南,经区以东那片养殖区。还刘公岛景区原生态,促进岛游客倍增,还改善周边海水的质量,获得市民齐声叫好。由于历史遗留的种种因素,市区的北部近海的养殖区未能如期取缔,才造成日趋严重的近海富养区。所以,广大市民期待这届政府能再接再厉将这个工作彻底做好。
    我市的12.5规划提出要把威海市打造成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名牌人居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叫人神往。但是,不清理市区沿海的大面积养殖区,还大海一个原生态,就很难如愿实现。因为,养殖户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不会顾及环境的平衡好坏,这正是熊掌与鱼不可兼得的道理,试问:你在东京湾、纽约港、香港湾、能看到养殖区么?今天,即使近在周围的大连、青岛、烟台几个兄弟城市,这几年在他们市区周围的港湾也很难看到大面积养殖区了。
    我市这几年城市发展很快,到2020年就要跨进百万人口大城市行列,再不是昔日海边小城威海卫。所以,政府要有大气魄、大格局、大手笔,尽早处理市区近海有碍观瞻、破坏环境的养殖区,越快越主动,越主动越深得民心。当然,在处理养殖区时,要避免简单粗暴,要照顾养殖户的合法权利,把好事办好。
                                   代表姓名:朱立华
答复内容:
朱立华代表:
    您的《关于启动我市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沿海养殖与海水富营养化的关系
    “十一五”期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稳定,海洋功能区综合环境质量状况达到良好以上水平,海水中主要超标物为营养盐和石油类物质。根据我局发布的《2011年威海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11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其中清洁海域占87.9%,较清洁海域占10.5%,轻度污染海域占1.6%。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符合功能区要求,与2010年相比,无机氮浓度有所增加,海水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00%的增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其中,市区近岸海域以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为主,满足养殖、旅游等生态敏感区及人类娱乐用水需要。区域海水基础环境稳定,营养状况良好,未发生富营养化,氮、磷营养盐比例有所好转,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重金属汞和铅。与2010年相比,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磷酸盐浓度基本持平,无机氮浓度明显升高,石油类、重金属镉等污染类物质浓度升高,汞、铅浓度有所降低。
    据此,我市养殖区的海水质量并没有达到富营养化的程度。也就是说,养殖业对海水富营养化的贡献率非常低,相反藻类养殖还会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盐,起到降低富营养化发生的作用。近年来,为改善近岸海洋环境,我们有计划地实施了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将“海水富营养化,不时产生恶臭,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归于养殖并无依据。
    有资料统计,海水污染物85%以上是来自陆源污染源。要想使海洋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与恢复,必须做好陆源污染源的治理工作。
    二、关于市区沿海养殖区的清理整治工作
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港口发展、滨海旅游的兴起,养殖用海的一些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清理整治沿海养殖区的工作都十分重视,根据形势需要,适时开展了部分海域的养殖区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情况如下:
    为科学规划威海湾海域资源的利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我局于1999年委托中国海洋大学制定了《威海湾海域使用规划》,规划范围为合庆山庄、刘公岛、日岛、华能电厂东侧连线以西海域。2001年2月7日市政府第7次专题会议通过,定于2004年起实施。规划保留养殖海域约14400亩,其中筏式养殖海域约11560亩,网箱养殖海域约2840亩。规划养殖区域按比例分配给湾内原有的17个养殖单位(村)。
    2004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威海湾养殖清理整治工作。 4月22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对威海湾部分海域进行清理整治的通告》,原则是依法无偿清理。筏式养殖区的整治工作于当年11月底基本结束,共拆除养殖筏架3万多亩,网箱养殖随着2006年7月法院强制拆除了约3000个网箱后,也基本整治到位,共计拆除养鱼网箱8000多个。威海湾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以及港口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目前威海湾筏式养殖水面约2万多亩,养殖网箱约3000多个,这些设施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威海湾的生态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威海港的发展。为此,从2010年10月份起,我局着手新一轮的威海湾海域养殖设施的清理整治方案的研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威海湾海域养殖设施的清理整治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目前,《关于威海湾海域养殖设施清理整治的意见》已经完成,正在抓紧完善。根据要求,年底之前将启动清理整治工作,预计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威海湾的养殖网箱、养殖筏架彻底整治到位。
    三、市区其他近岸海域养殖筏架的清理整治情况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区养殖用海与滨海旅游、交通运输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妥善处理各涉海产业的关系,2006年10月31日,于永吉副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市区毗邻海域综合管理有关事项,对渔业用海做出相关规定,即在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的框架下,不准审批离岸1000米范围内的筏式养殖用海;不准审批离沙质岸线1000米范围内的海底投石等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用海,市区毗邻海域特别是海湾地带,要严格控制海底投石项目;不准在市区毗邻海域新建围海养殖项目。多年来,我们一直依据上述原则,认真做好市区毗邻海域养殖用海的审批工作,有效地协调了渔业用海与城市景观、滨海旅游的关系,取得较好的成绩。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筏式养殖仍然存在,对其清理整治没有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养殖用海的意见》,做到有保有压,拆留结合,计划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将市区养殖用海整治规范到位,做到既改善视觉环境,发展旅游,又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滨海观光、旅游与养殖生产和谐共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长期以来渔业一直是我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市区尤其是沿海村居有很多渔民以渔业为生,对养殖进行治理和规范,势必影响到这一批渔民的生计,必须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加以进行。
    环翠区政府,高区、经区管委也一致表示将积极支持市政府关于市区养殖用海的决策,按照市政府规定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养殖用海的整治与管理工作。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