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内容:
一、规划建设中韩海底隧道的重大战略意义 1.实现中韩交通大梦想。从韩国至中国山东的海底隧道项目,在韩国日益升温,并在韩国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已上升为韩国中央政府的战略选择。如果中韩海底隧道项目建成,从韩国首尔坐火车到威海仅需2个小时,到北京不到5个小时,到上海5个半小时。中韩海底隧道和韩日海底隧道如能开建,则亚欧大陆桥东沿线可一直通到三湾一海,并通过津轻海底隧道直达宗谷海峡,这将改变新亚欧大陆桥洲际交通线路,重塑国际交通经济地理的新格局。这也让中国与韩国的主要城市之间构建“一日经济圈”的梦想变成现实。 2.威海将有望成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按照方案,不管韩国方面确定哪个城市为中韩海底隧道入口,中国方面始终连接到威海。随着石济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德大铁路、德龙岩铁路等国家级铁路干线相继开通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的东侧运输中心已呈喇叭形状从江苏连云港向日照扩展,中韩、韩日海底隧道如能建成,威海、山东的区域交通优势将更为明显,处于东西两条州际交通大动脉交会点的威海,有望成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和东北亚物流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威海处于青岛和烟台的挤压之中,是一个断头半岛,这种地理位置造成了威海向内陆腹地延伸的困难,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威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如果以威海为坐标原点画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威海处在东北亚的中心位置,角度一经转换,作为与韩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作为中韩海底隧道出入口,威海的边缘化劣势却变成跨洋过海向东延伸的独特优势。 3.对中韩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近几年来中韩贸易迅猛发展,2011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两国交往日益紧密,物流、商品流通等领域依存度不断提高,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东北亚经济圈基本成型。但目前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的物流运输主要依靠海运。虽然海运价格较低,但存在着速度慢、受天气影响大等不利因素。如果中韩之间修通了海底隧道,首先中韩之间的物流将更加快捷,企业之间依存度将会更高,再配合韩国、日本方面积极酝酿的韩日海底隧道,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将有望在经济上整合形成一个大市场。届时,整个东北亚地区将比肩甚至超过美国和西欧两大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韩海底隧道如果建成,将大大促进两国经济、人员交流,形成“一日生活圈”。据两国专家测算,中韩海底隧道项目能够创造7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海底隧道正式开通,2020年有望运送旅客2160万人次以及1770万吨的货物,2030年客运人数和货运量将分别增加至4300万人次和2620万吨。由于运输的进一步便利,威海及周边地区必将吸引大量对韩日市场、原料、配件设备高依存度的企业入驻,威海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中韩海底隧道一旦通车,中韩日三国国民往来将必定会更加频繁,预计每天都将有大量三国居民经停威海,这无疑将给威海市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随之而来的威海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必将大规模展开。海底隧道工程的启动,也会促进中、韩、日自贸区谈判的进程。 4. 将有助于打造和谐的东北亚,助推东北亚共同体的实现。如果中韩日三国能够通过海底隧道相连,将有助于打造和谐的东北亚,助推东北亚共同体的实现。从战略上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韩之间的经济紧密度,也有助于提升两国之间政治互信。如果中日韩隧道建成,三国就有望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威海将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二、规划建设中韩海底隧道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根据两国研究机构和专家反复论证中韩海底隧道的建设不存在技术障碍。2009年11月5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贯通,为中国积累了成熟的跨海桥梁技术和海底隧道技术及施工经验。 2.经济可行性。韩国京畿道研究机构提出四条隧道路线方案,分别是:仁川至威海(341公里)、华城至威海(373公里)、平泽唐津至威海(386公里)和以南北关系取得改善为前提的朝鲜瓮津至威海(221公里)。四种方案中,威海均为中方惟一出口。根据距离最近的仁川—威海线,路线总长341公里,按每公里海底隧道10亿元投资计算,需3410亿元人民币即可,建设周期10年左右。此前,韩国也曾构想过中韩铁路轮渡项目,不过,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韩国政府更为超越,初步规划放弃铁路轮渡直取海底隧道。隧道桥结合的3410亿元投资方案若被采纳,资金来源不会成为中韩海底隧道的障碍,因为国际上并不缺钱,缺的是可以挣钱的项目。 三、几点建议 1.开展规划研究和积极推动。对于山东来说,中韩海底隧道对加快建设经济强省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威海未来的发展举足轻重,是重大的战略机遇。对于中韩海底隧道项目韩国方面一直十分积极主动,作为最大受益方的威海更应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加以推动。建议市里组织一个专门班子,开展研究论证并与韩国方面对接交流,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时,由于工程巨大且具有国家项目的性质,还涉及到两国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等诸多问题,市里和省里要积极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推动此项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 2.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市里应着手中韩海底隧道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提前规划预留好对接点,预留好岸线、腹地、各种配套功能区域等基础设施;在选定隧道出入口、物流基地时,应尽量远离城区和主要风景名胜区,以保证威海美丽的风景不受影响;在岸线规划使用上彻底革除区域割据的现状,树立全市全省一盘棋统筹规划理念,划定用海红线,实现资源大整合和有效利用。 3.成立中韩海底隧道投资股份公司共同运营。项目运营模式应该是政府财政主导、金融支持、企业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运营机制。 中韩海底隧道项目是千载良机,百年大计。市委市政府对此应高度重视,推动做成这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代表姓名:贾国哲
答复内容:
贾国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规划建设中韩海底隧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07年以来,韩国京畿道政府在韩国就该项目召开了几次研讨会议,并引起了韩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我国政府对此尚无明确态度,该项目近期仍处于个别学者的学术讨论阶段,没有具体实施计划。 考虑到中韩海底隧道建设的条件目前尚不成熟,根据有关专家建议,我市当前可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中韩整车物流协定的落实。2010年9月,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署《陆海联运汽车货物协定》,同意在韩国仁川和中国威海开展中韩整车物流试点工作,但效果一直不明显,我们应争取有关方面尽快完善有关支持措施,以促使其尽快推广运行,发挥应有效应,进一步凸显我市对韩合作的比较优势。 二、争取在我市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中韩双方已就此事开展多轮研究,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深化海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实验区”。今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两国就签署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达成共识。考虑到我市在对韩经贸交流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因此在未来设立的中韩自贸区中,应争取将我市纳入其中。 三、争取有关方面对先期开展中韩海上铁路轮渡达成共识。山东省政府已于2006年向国家发改委推荐我市和烟台作为该项目最佳登陆点。我市也做了大量推进工作,轮渡登陆点等已做好规划预留。相比海底隧道项目,轮渡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国内权威专家认为,可将轮渡项目做为海底隧道项目的先期工程,待条件成熟后再建设隧道工程。韩国总统朴瑾惠2007年参加总统选举时曾将该项目写入竞选纲领,如今是否能重新提上日程,我委会密切跟踪项目的动向与进展,力争时机成熟时项目能够落户我市。 对中韩海底隧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条件成熟将努力争取项目落户我市。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