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3年
关于重视养老问题强化养老措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12-16 11:3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据国际权威文件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到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
    我市是全国计划生育搞得最好的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必将更快。十余年来,我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龄化速度的持续加快,所带来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重大影响起码有三点:一是随着“空巢”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多病、“失能”老人不断增加,社会和独生子女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将对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影响;二是老年阶段漫长的慢性病治疗过程将导致医疗模式的转变,也必将引发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三是老龄化的加速将改变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2012:多事之年的警示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就发生了起码6起由新闻报道引发轰动的养老话题大讨论。
  2012年6月5日,80多位 “失独”老人聚集在国家计生委来访办门前,要求和计生委领导谈谈养老话题,但没有得到及时满足。这一事件被报道后,网络数万人参与讨论,人们更多表达的是对“失独”老人的同情,对有关部门冷漠态度的愤怒,对计生政策的质疑...
  2012年7月,一篇《希望入狱养老的老人》的通讯见报后,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又在网上引发一波大讨论...
  2012年8月,河南、湖北相继曝出当地有的养老机构虐待打骂老人、甚至在夜间把老人捆绑在床(声称怕滚下床)的丑闻,全国众多媒体转发,引发网上长时间热炒怒骂...
  2012年10月,环球时报一则《台湾养老金面临破产危机》消息见报后,被权威网站人民网转载,引发了一场关于养老金的大讨论,更多人表达的是恐慌和忧虑...
  2012年11月,中国青年报刊发《未来十年养老有何期待》一文披露,广大独生子女对养老问题深感困惑,受访者中86.4%期待国家调整相关政策,这篇报道再一次引发一场网上大讨论...
  2012年12月,广州“天价养老院”(一次性购买床位需45万元,每月另需付费2300元)消息见报后,新一轮养老话题又迅速发酵...
    三、几点建议
    在威海,类似上述问题虽未见发生,但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仍提示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比如从养老床位看,据初步统计,我市目前有各种养老机构80余处,总床位1.4万余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3%。
    据调查、思考与探讨,提出以下几条不太成熟的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对养老问题要有足够重视。养老话题被热炒己有数年,许多有识之士包括政府民政部门官员,对这一问题也一定具备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且一定有许多好措施好办法。各级政府不要等“被逼到迫不得已了”才研究方案,而应该争取主动,尽早进入情况。
    第二,加速构建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一体化模式。既要顾及市民传统的居家养老习惯,更要预测家庭养老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从而在构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路上,多设计一些具体方案。比如社区医疗机构的利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构建、在新开发小区和对老旧小区改造时预留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筑空间等。
    第三,多措并举构建养老服务机构。据媒体透露,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出台文件,将养老床位任务指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并且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养老服务事业中的定位和主导作用。我市要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让养老机构建设跟上老龄化进程的步伐。
    第四,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其中包括政府管理上的整合,养老机构及其相关产业、业务的设置整合,社区、农村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整合等。
    第五,努力管造敬老爱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妥善解决老年人权益受侵事件。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被尊重。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组织机构,要协调、指导、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要对虐老行为给予严厉惩罚,让有虐老行为的人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对弃老、虐老、不养老的子女,可以倡导采用法律手段予以追究,并注意抓住典型判例予以重点宣传。新建养老机构,其装修布局风格及设施,要体现人性化特色,比如楼梯、卫生间建筑装修和隔音材料选用等等。
    第六,更新观念,大力倡导互助养老。一是要倡导失偶老年人重结伴侣,借此形成家庭内的互助。要采取多种措施,开辟多重渠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并形成老年人追求幸福光荣、自豪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要鼓励失独、“空巢”老年人之间,年轻老年人和年老老年人之间,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并多多组织宣传这类典型。

                                        代表姓名:王桂平

答复内容:

王桂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养老问题,强化养老措施的意见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老年福利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老龄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威政办发〔2009〕148号)、《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威政发〔2012〕8号)、《威海市优待老年人规定》(威政发〔2013〕4号)、《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威政发〔2013〕21号)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方向,加大了老年人在医疗、住房、交通、教育、文体娱乐、法律援助、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优待,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做出进一步规划。
  (二)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4.2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31.4万人,6700多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8.1万人。社保待遇稳步提高,连续8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人均达到每月1611.9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40.9万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二是在高龄津贴方面。全市90至99周岁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60元;省、市两级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长寿补贴。各市区在此基础上相应的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其中经区补贴标准最高,为90至99周岁老年人每年多发放1560元高龄补贴,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多发放150元;乳山市和高区将高龄补贴范围扩大到75周岁以上农村户口老年人。三是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000元提高到4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2700元。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各类养老机构88个,总床位达1.3万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7张。一是居家方面,坚持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在提供老年人紧急救助、居家养老和弱势群体帮扶服务的基础上,向广大居民提供政务资讯、医疗、家政等便民服务。去年先期在环翠区试点,成立“威海市居家服务呼叫中心”,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目前,荣成、乳山的工作站正在建设中,经区建立了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开通居家服务功能,文登也在建设中,年底前将覆盖全市。同时,探索发展邻里养老互助点,打造老年人互帮互助、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的平台,实现“养老不离家”,目前已建成38处。二是社区方面,重点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和中短期养老服务。现已建成52处日间照料中心,7处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三是机构方面,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共有5处县级福利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8万㎡,总床位4000张,另有两处建筑面积6.2万㎡、床位2300张的县级福利中心正在建设中。
    (四)开展老年人情况普查。为准确掌握我市老年人口的最新情况,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对全市老年人情况进行普查,详细记录老年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住址等基本信息情况,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数据库。通过全市老年人基本信息的建立,重点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目前入户调查和微机录入工作已经全面结束,我们将根据各市区汇总上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和相关老龄政策的出台提供可靠依据。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好各项养老政策,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落实住养服务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在建设补贴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省级按核定床位给予每张床位45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在此基础上,市级再按每张床位4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改扩建及租赁用房5年以上的,省级按核定床位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一次性改造补助,在此基础上,市级再按每张床位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改造补助。在运营补贴方面,对已运营、床位数50张以上、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民办非营利性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按其实际入住本区域户籍老人数连续3年给予运营补助。在省级对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补助每人每年360元、600元和720元的基础上,市级再分别补助每人每年300元、600元、900元。
  (三)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建设资助和运营补助方面,支持加快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市级对建筑面积在300—500 平方米的每处补助 7 万元,500 —750 平方米的,每处补助10 万元,并每年择优给予最高4万元的运行补助。在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方面,对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城镇“三无”老年人、城镇低保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每月为每户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一般不少于30小时;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中设立“邻里养老互助点”,每处每年补助不低于1000元;城镇“三无”老年人、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年人、城乡低保家庭老年人中加入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的,其服务终端每户每月补贴10元的最低话费。
    (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市级将新建一处3万平方米的,以收养失智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中心,目前已经完成该项目的设计、规划和土地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县级抓福利中心建设,计划新建荣成、工业新区两个县级福利中心,整合理顺文登、乳山、环翠区现有社会福利中心资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同时,到今年年底,要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设施7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6处,全年力争新增养老床位1500张。
  (五)认真做好老龄宣传工作。一是做好老年权益保障工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威海市优待老年人规定》,与有关部门联系,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列入“十二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同时在相关媒体上采取专家解读、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二是发动各市区分别筹备一台老年人文体节目,由市老龄办牵头组织在各市区巡回演出,全面提高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参与度。三是积极筹备威海市“十大孝星” 评选活动,利用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敬老爱老事迹及先进典型,并在重阳节老年人社区文艺晚会举行颁奖,不断提高全社会尊老爱老意识。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向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威海市民政局
                                       2013年7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