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扶持水源地乡镇发展的建议 | ||||
| ||||
建议内容: 2013年12月,随着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米山水库段的试通水,米山水库已经成为威海市民主要饮用水源。界石镇作为米山水库水源的涵养地,多年来为保护水源地环境,制定了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水质安全。然而,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米山水库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受保护成本的增加及产业发展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界石镇等水源地乡镇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困难。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探索建立水源地保护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现对水源地乡镇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界石镇保护水源地的基本情况 米山水库位于文登城区西5km,其功能以防洪、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为主,水库水面南北跨距约15 km,东西跨距约5 km,控制流域面积440km2,是威海市境内最大的水库,是南水北调威海市续建配套工程的调蓄水库。米山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年平均向威海市区供水3200万立方米,占威海市区供水总量的63%,年平均向文登区供水2500万立方米,基本承担了文登全部供水。 米山水库三分之二水面位于界石境内,界石镇保护水源工作尤为重要。多年来,为给威海市民提供洁净、放心的饮用水,界石镇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一是调整发展思路。近年来,界石镇依法淘汰了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驻。结合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全面整合优势资源,紧紧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并充分发挥楚岘以西樱桃主产区的优势,继续加大生态采摘、农家宴等乡村旅游引导扶持力度,做大樱桃节、登山节等节会赛事,同时以养老、养生等产业为镇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养生养老旅游项目,形成了以旅游业为特色、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镇域经济体系。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为解决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及垃圾随意堆放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界石镇投资58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0余吨,实现了镇区污水集中处理;设立垃圾处理场所1处,并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村庄每1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每15户设置一个垃圾桶,增加垃圾清运车辆的数量,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确保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同时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09年至今,全镇65个村共有42个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清理三大堆30000多处,浆砌排水沟20多万米,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有效地缓解了库区周边垃圾和污水的污染。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界石境内昆嵛山自1975年起实行生物防治,40年没有喷洒化肥农药,整片森林处于自然演替、生态平衡状态;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截止到2014年底,全镇共植树造林7万亩,造林成活率高达90%以上,有效减少米山水库入库泥沙量;推进直接影响水源地水质的蒿耩、张格、八角、楚岘等支流综合治理,总治理长度19.71Km,目前清淤工程已完成1/2,拦河坝修建完成,争取2年时间内全面改善各支流水质。 二、界石镇发展面临的困难 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米山水库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保护成本的增加及产业发展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界石镇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出现新的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财政收入减少,负担加重。一是财政收入减少。据初步统计,自2001年以来,界石镇仅为保护水源否决的工业项目就达15个,涉及总投资20亿余元,减少税收至少5000万元;同时,还关停了13余家污染较为严重的采石场及石材加工企业,直接减少财政收入600 余万元。由于缺少大项目的引领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缓慢,村级经济更是举步维艰。二是财政负担增加。界石镇仅2014年一年,河道清淤治理投资达3000余万元,造林绿化投资30余万元,护林员工资达70余万元,共计3100万元。这些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使水源地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也使乡镇财政负担过重,难以支撑。 2.资金筹措难,设施配套不到位。由于镇级财力有限,没有能力过多投入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基础设施配套都比较滞后。目前,全镇大部分道路硬化年代久远,特别是通往昆嵛山主景区的楚泊线破损严重,影响了群众和游客出行,景区服务硬件水平达不到要求,削弱了旅游承载能力;镇区及37个村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时常断水;排污管网建设滞后,造成大量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基础设施不到位,不仅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还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镇级财政收入的增长。 3.污染治理难,环境得不到保障。长期以来,矿山开采粉尘污染及养殖业污水排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镇区内矿山开采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建设标准化污染处理系统;镇域内养殖户分散,污水排放实现不了集中化处理,乱排乱放问题严重;此外,业主对污染处理认可度低,环保意识不强,自律性差,镇政府对全镇污染治理缺乏长期规划,也没有积极争取上级对污染处理的相关政策支持,监督处罚力度不够,造成全镇污染整治工作推进迟缓。 三、扶持界石镇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困难,建议上级加大对界石镇的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使水源地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方面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将水源保护投入、经济发展限制所带来的损失纳入补偿范围之内,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在给予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实施税收减免,并拨付专项资金推动界石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以促进界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界石镇引进的前景好、无污染、效益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在全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上能够予以重点倾斜、优先保障,促进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绩效与生态补偿相挂钩,本着“谁保护,谁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的根本原则,对水源地环境整治实行“以奖促治”,逐步体现制约经济发展就给予补偿的原则,从而真正调动和提高界石镇水源保护积极性,促进界石镇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代表姓名:谭秀京 答复内容: 谭秀京代表: 您提出关于“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扶持水源地乡镇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财政投入方面 我区一直高度重视水源地乡镇发展建设,截止2015年6月,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亿多元用于完善界石镇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公路设施建设5500多万元,用于农林水等设施建设4500多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400多万元,极大促进了界石镇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今后随着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及昆嵛山旅游风景区的发展,各级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昆嵛山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促进界石镇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关于您提及的生态补偿标准,目前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生态补偿标准,区级政府也无权制定此标准,但我区正探索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运用资金、社会保障、用工等综合性手段,调节水源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对水源地居民的损失进行反哺,例如,我区正在集中开展水源地石材加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对于主动撤出水源地保护区的企业和养殖场,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这对缓解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界石镇既属于昆嵛山区域,也位于米山水库上游,为维护当地的生态建设和供水水质,多年来我区一直严格进行区域污染防治,特别是水污染防治工作。我区已在界石镇驻地建设有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对全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至区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将进一步加强镇区污水管网建设,今后镇驻地生活污水将统一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界石镇没有工业污水排放企业,不存在工业污水的外排,区域主要污染源来自石材加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 (一)石材加工污染治理 界石镇目前拥有2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锯泥,对昆嵛山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并对米山水库水质产生影响。2015年6月,区政府组织环保局和界石、葛家等石材加工大镇到荣成市考察学习了石材加工行业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了《石材加工行业污染整治方案》,要求取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无手续、无证照及证照不齐的石材加工厂;对手续齐全的,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责令停产;对整改要求拒不执行的,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凡是符合移送公安部门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的,一律移送;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新建的石材加工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该项整治工作预计在2015年底前可以完成。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2015年初,经区畜牧兽医部门摸底排查,昆嵛山区域共存在各类养殖场273家(不包含副业生产和家庭散养),其中,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90家。这些养殖场大多是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私自建设的,未办理任何手续,对环境和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 针对上述情况,区政府拟定了《关于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实施意见》,具体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结合全区新农村建设,规范畜禽养殖场的选址,由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逐步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治污成本投入。二是按照《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村庄和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新建养殖场;对于保护区内已建养殖场由镇政府组织采取措施逐步拆除或搬迁。三是加强对病死动物的处置,2015年底前我区将新建一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对病死畜禽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治疫情传播,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欢迎您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文登的建设与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政府 2015年8月20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