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2018年
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2018年
 
关于促进港口融合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12-29 14: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人代工委1字号:[ ]


建议内容:

    我市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港口是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共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都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口作为资源配置枢纽,在聚集物流、客流、信息、资金方面作用明显,可有效推动内外贸易、赖港产业的发展,对我市经济具有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保障社会民生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我市港口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港口融合发展的议案,具体如下:

    (一)盘活港口闲置资源。

    港口设施投资巨大,利用率不达标会造成严重的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2013年,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成投产。因为建设前期未能充分考虑港口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出现超前投资、过度建设情况,总投资超过7亿元,码头部分建成4个2吨级以上泊位(3万吨客滚泊位2个、3万总吨客运泊位1个、2万总吨客滚泊位1个),一是造成巨额投资无法及时收回,目前年均利润仅有500万元;二是造成港口资源的严重浪费,K4、K5泊位目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另外,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客运业务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K4、K5泊位仍将长期闲置。

    近3年来,威海港集团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大,承揽了多起包括特大特重件杂货在内的装卸运输业务。经过科学论证,该类业务清洁无污染,不影响现有客运业务,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现有散杂货码头泊位(新港区三、四期)作业安排已接近饱和,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客运码头目前闲置的K4、K5泊位。但是K4、K5泊位的设计用途为客滚装卸运输。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如要达成合理、合规使用目标,需要对威海港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这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根本无法实施。

    为避免港口资源和码头资产浪费,确保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提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积极协调交通、港航、海事等部门和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将2个客运泊位用于清洁件杂货装卸作业事宜,划定权责归属,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有效合理使用的指导性意见,确保港口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二)落实海铁联运政策。

    海铁联运是优化我市综合物流环境的重要课题,对我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威海港口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2016年,市政府已经出台鼓励海铁联运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单个单位或部门协调力量有限,导致实施不力,政策落地较为困难。

    2016年,威海港先后开通至苏州西站、广州棠溪站的两条海铁联运集装箱特需班列。其中,至广州棠溪站的集装箱班列时速120公里,每列25节车厢,预计每周3班。为推动海铁联运业务发展,威海港集团专门成立了分拨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办事处,在我国东北地区、广州地区和韩国三地同时积极开发市场,联合物流公司开通从广州直达越南的物流快线。如能正常运营,将成为我市贯通南北、辐射日韩的国际货运大通道,在有效拉动威海港发展、保证物流企业正常营利的前提下,每年可为相关企业节省物流费用1.5亿元以上。

    但是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班列运行区间有20余个停靠站,分别隶属3个大区域铁路局,涉及铁路系统内部多个环节,致使铁路班列根本无法保证班期,甚至出现延误10小时以上情况,给运营单位、物流企业和货运需求单位造成极大困扰,无法发挥海铁联运的巨大优势。

    目前存在的困难,单个部门、单个企业根本无力协调解决。特此提议市政府牵头成立海铁联运协调推进小组,将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局、地方铁路局等主管部门,以及威海港、中外运等国有企业列为成员单位,形成协调机制,形成推进合力,确保我市相关政策圆满落地,共同促进海铁联运事业发展。

    (三)实施港口资源整合。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港口总体上呈现主体多、产权杂、规模小、功能少的特点。多个港区的功能基本相同、业务基本类似、腹地相互重叠,既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巨大浪费,又引起主营业务同质竞争的无限内耗,由此引发港口企业普遍性地存在赢利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困难等情况,对我市港口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为促进我市港口产业实现良性发展、全面发展、融合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进步营造优良环境,特提议按照“一城一港”原则,以威海中心港为主体,从经营管理一体化着手,先期主导南海港,积极参与乳山口港,稳步加快推进我市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工作,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推进港口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港口经营机制不断优化、港口功能定位更加优化,以彻底消除政策壁垒和同质竞争,形成共同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代表姓名:车路明等10名代表

答复内容:

车路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港口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征询市交通局、海事局、铁路局、港航局、威海港集团意见,结合我委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盘活港口闲置资源问题

    我国港口法及相关政策对港口的建设、利用有明确规定,港口建设应当符合港口规划。目前,《威海港总体规划》修编稿已经交通运输部审查通过,正等待省政府批复,威海港建设和资源利用应依据新的《威海港总体规划》。另外,目前我省正在推动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研究工作,对港口布局、规划修编、审批工作,开展港口岸线、建成泊位精细化管理,提高港口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可能会有新的要求,建议针对下一步省里的政策要求,认真研究把握,做好威海港闲置资源盘活文章。市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依法合规推动威海港建设发展。

    二、关于落实海铁联运政策问题

    海铁联运是优化我市综合物流环境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市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体系优势所在,对我市实现港铁互动、兴港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我市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3年12月,中国海关总署批准威海港青威集装箱场站存放过境集装箱,2014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桃威线开办国际联运业务,为我市发展海铁联运业务打下基础。2016年以来,我市相继开通了亚海航运日本线、威海-釜山韩国线、威海-非洲危险品航线、环渤海湾散杂货运输航线及威海-泉州-广州内贸干线,开通了从威海港码头直达苏州西集装箱特需班列和威海南至大朗快速集装箱班列,海铁衔接更加顺畅,基本保障了货物转运时间要求。

    今年4月19日至20日李克强总理来威考察,专门到威海港检查海铁联运工作,了解口岸情况,勉励威海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港铁联运作用,积极带动中西部地区和小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形成更多的口岸贸易,为国家“一带一路”做贡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狠抓上级领导来威视察重要事项落实工作。市发改委根据要求,积极协调调度,牵头与国家、省发改委就桃威铁路移交国铁、债转股等工作进行了大量协调对接,并积极落实市领导的会商工作。铁路、威海港等单位在落实上级领导来威视察重点事项方面也积极开拓,取得重要成效。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面向日韩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来威视察重点工作,为加快海铁联运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港口积极开通、加密海运航线,打造密集物流网络。向南辐射开通东南亚全集航线,向北延伸开辟面向东北的新客滚航线,加密开发对韩全集和客滚集装箱航线。以威海港已开通的直达苏州西站、广州大朗站集装箱铁路班列为支点,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一步拓展到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通过海铁联运与韩国、日本以及我国东北三省实现无缝衔接,将东北亚地区、我国华东华南和东南亚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威海港打造为日韩进出口货物海铁联运的中转地。

    (二)加快推动桃威铁路移交国铁工作,打造中韩海铁联运,联通“一带一路”大通道。继续下大力气推动桃威铁路移交国铁以及债转股工作,解决过境集装箱运输资质问题,尽早开通“韩国—威海—阿拉山口—中亚”集装箱过境班列,实现我市海铁联运更高层次发展。

    (三)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发展港口新业态。我市各运输管理部门将继续积极协调争取,合力做好服务保障,为港口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提升港口集装箱甩挂运输、整车运输和标准件运输等通关效率,做好新增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审批,强化新增航线船舶的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二是贯彻落实交通部、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积极开展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工作;三是积极争取省交通厅支持加快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拓宽对接韩国的海上运输通道;四是申报威海港靠港船舶使用岸电项目并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查;五是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实施港口中水喷淋治理污染项目。

    三、关于实施港口资源整合问题

    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是省、市政府推动港口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省政府发布了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调整港区功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促进港口间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要求,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多部门加强调研摸底,目前已形成初步意见,正处于汇报修改阶段。我市将以此为契机,根据省政府有关要求,加强内部协调,积极推进有关港区资源整合工作,解决好同质竞争、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促进全市港口持续健康发展。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7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