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6年
关于对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搬迁或缩小规模保留零售业务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03-27 16:4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随着我市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并先后被评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等荣誉,又力争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一个与以上荣誉称号极不协调,与地级市水产品批发零售业务规模、档次极不相称的“现有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应当将建设一处交通便利、面积相当、上档升级的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纳入议事议程。

    一、现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周边基本情况 该市场始建于1993年,于2003年改制为“威海海翔贸易公司”。现市场内部约有商户400家,市场周边约有商户210家(其中约70户系水产经营户)。此外,民主巷早市取缔后,约有40名商贩每天早上3:30至8:30聚集在市场东部防汛通道进行经营。    

    一直以来,周边居民的抵触情绪很大,不间断地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为此,环翠楼街道办事处多方协调,努力提升卫生清理和市场管理水平,但由批零业务频繁、人车流量大,效果始终不理想。特别是交通方面,运营车辆数额(每天清早仅机动车辆就超过1800辆,还有几百辆手推车)与小区车位保有量(周边停车位约400个)存在很大缺口,更与居民停车产生冲突。交警部门曾经实地调研,但由于受地势及建设现状制约,不具备环行条件。总体来讲,水产市场的存在,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也给周边环境和设施带来难以承载的负荷。

    二、市场经营带来的问题

    1.卫生问题

    异味:由于商贩冲洗海鲜以及批发过程、运输过程流漏,污水不断,顺河街常年弥漫刺鼻的腥臭味。据统计,各类商贩规模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现同德路曙光男科周边、西城路农贸市场周边都受到波及。

    垃圾:批发、零售量较大,每天不间断产生大量垃圾,特别是粗加工产生的贝壳、鱼虾壳、破碎的泡沫箱和打包胶带等,给清扫带来极大难度。

    乱堆乱放:批发户、废品收购户随意堆放情况屡禁不止。

    粪便:现仅有1处公厕,满足不了清晨大量买卖业户和购物群的需求,绿化带、居民区内随处大小便情况严重。    

    2.交通问题

    停车难:平均每户商贩都有1--3辆货车、手推车等,加上前来采购的车辆,全部自行停到路边、小区内。

    出行难:市场交易在凌晨3点半至9点最活跃,居民上班出车十分困难,车辆被堵住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过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通行的事件。此外,每逢雨天,水产市防汛通道关闭,民主巷早市迁来的40名商贩就会自发聚集在人防桥面上及世昌大道辅路向东经营,使居民出行更加不便。    

    3.噪音问题 每天自凌晨3点半开始的车辆声、打包声等,给周边居民休息带来很大困扰。    

    4.公共设施破损问题  

    海鲜存储使用的海水对路面腐蚀十分严重,尽管定期维修,但总是坑洼不平;对周边绿化带造成的损伤也十分严重。

    5.居民情况

    石河社区及同德社区基本每周都会接到群众来电来访,提出取缔市场、维修设施、管理车辆、卫生脏乱差等整治请求。    

    三、办事处及相关部门做法

    1.针对水产市场周边环境治理,办事处组织了由物业人员、办事处2部扫街皇及城管执法组成的专门清理力量。物业方面,由水产批发市场安排2名人员、物业安排1名人员每天不间断清扫,但清理难度极大,污水产生的异味也难以消除。

    2.虽然交警部门每天早上都会安排1名交警在市场周边重点地段值勤,但周边居民上班仍然要耗费几倍时间。

    3.办事处今年对市场周边社区进行了旧生活区改造,尽可能多的增加了停车位,但距离各类人群的停车需要仍有很大差距,大量商贩车辆停在同德路、世昌大道沿线。

    四、相关建议

    1.想要彻底解决,则建议对市场进行搬迁。或者缩小规模,限量保留零售业务。    

    2.建议周边增加公共厕所。从同德至人民防空东西贯穿共计宽窄3条马路(世昌大道、世昌大道辅路、顺河街) 仅人民防空东侧一处公共厕所,建议石河、同德两社区至少各增加一处公厕,并对外招投标由专人负责管理。

                                                              代表姓名:王宇新

答复内容:

王宇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搬迁或缩小规模保留零售业务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水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所提建议对提升水产品批发市场秩序、维护文明卫生宜居城市荣誉、促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接到提案后,我们实地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结合商务局职能答复如下:

    一、水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情况

    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始建于1993年,位于市区顺河街188号,为自收自支正县级事业单位,1999年10月改为国有企业,2003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威海海翔贸易有限公司。市场占地11.7亩,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2015年末市场设有零售摊位520个,其中固定摊位435个、非固定摊位85个,经销各类鲜、活、干水产品180余种,驻场业户从业人数1200余人,配备检验检测中心、安全监控中心、信息中心等,是市区唯一综合性室内水产品批零市场。据统计,2015年各类水产品成交量约10.5万吨,市场成交额约10.8亿元。

    二、市场搬迁改造的起因背景

    1995年以来,威海市区规模逐渐扩大,水产品市场周边空闲土地不断开发建成住宅楼宇,市场所处位置从成立初期的城市边缘区变成中心区,特别是市场周围居民草厦子、住宅底层不断改做商业网点,加上市场滋生的问题,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等扰民和影响城市容貌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城市环境整治的难点,周边市民反映比较强烈,也有代表建议搬迁,此事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兼顾城市容貌、市民消费需求和企业生存,市场开办主体—威海海翔贸易有限公司从企业实际和城市发展大局出发,于2007年3月分别向市政府主要领导、规划、执法、工商、贸易(市贸易办公室2014年1月底机构调整并入市商务局)等部门提报了《关于市场搬迁改造的几点建议》,指出形成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外占道批发经营及其周围非市场所属临街商业网点交易鲜活水产品批发打包业务所致,建议将鲜活批发部分和打包业务迁出,零售全部室内经营,实现批发与零售分离,既可以使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又不影响市区宾馆、饭店和市民的便利化消费需求。

    对市场的建议,市领导批示市执法局牵头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周围居民意见。2007年5月初,市政府主要领导又召集执法局、工商、贸易等部门,专题研究水产品市场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并明确执法局、工商局负责市场外围环境整治,贸易办、水产品市场负责室内环境改造整治。

    三、市政府关于市场搬迁改造的有关决定

    2007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2007年市级领导同志分包城建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将顺河街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水产批发部分搬迁至远遥新建中心渔港内新水产品批发市场,对现有市场进行内部设施改造,并加强管理,逐步过渡到经营成品、半成品状态,解决好市场扰民和卫生脏乱差问题,做到既改善城市环境,又方便群众生活”。按照政府文件要求,企业于2007年下半年着手对市场进行改造。

    2009年7月,市政府启动世昌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印发〈威海市市区城建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威办发〔2009〕19号),对水产品批发市场搬迁改造工程内容进一步明确为“将顺河街水产品鲜活批发及打包业务搬迁至远遥新建水产品批发市场内,现有市场改造成零售市场”。

    2011年3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1]第8号),研究顺河街水产品市场和中心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要求“顺河街水产品市场,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按照彻底退出水产品批发功能、逐步降低鲜活零售份额和扩大干货规模的原则,强化管理,转变经营理念,发挥好市场便民利民的作用”。

    四、顺河街水产品市场改造情况

    根据威办发〔2009〕19号文件,企业继续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且改造工程被列为2009年、2010年城建重点项目进行调度。市场改造于2010年10月完成,累计投入资金587万元,先后改造干品零售区800平方米,活品零售区9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3000米,并入市区污水管网;粉刷了市场外墙,整修了市场南侧五个出入口,硬化市场外地面,整修路面排污井口;新增32处监控点,完善安全监控系统。改造完成后,市场自2011年1月1日起,按政府规定时限,取消市场内的批发和打包业户70多户,工商部门也积极配合支持,禁止水产品批发车辆在市场管辖区内交易,禁止市场内业户在室外从事打包业务,并引导这些业户搬迁至远遥新建批发市场。同时,贸易办督导市场开办企业,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1]第8号)精神,加强市场内外管理,增加保洁力量,分片定时“三包”清扫;协调交警一大队安排一名交警,增加6名车辆管理员,共同维护车辆通行停放秩序;严格实行“早6点半开市、晚6点闭市”的市场交易时间,杜绝室外交易行为。

    目前,顺河街水产品市场通过多次改造后,特别是取消场外水产品批发业务、禁止市场内业户场外打包行为以来,市场内部经营条件和市场所负责“三包”的场外区域的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场已成为市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室内水产品批零市场。

    顺河街水产品市场周边租用草厦子、住宅底层等进行的室外交易水产品导致环境卫生、噪音扰民问题由来已久,政府相关会议均明确要求城管执法等部门负责,城管执法部门进行了持续整治。关于早市设在河套影响交通、环境问题,据了解水产品市场开办方—威海海翔贸易有限公司,是取缔民主巷早市时,大量业户上访要求提供经营场所,城管部门协调威海海翔贸易有限公司,将早市迁至水产品市场东侧利用河套继续设摊经营,并委托市场管理,并非企业主动开办的早市。关于公共卫生间少的问题,水产品市场门前西侧金鹏海参销售商店的建筑物,初期规划的就是公共卫生间,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已明确由规划、建设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恢复原有功能。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争取早日解决。

  

                                                            威海市商务局

                                                           2016年6月2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