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公寓区的建议 | ||||
| ||||
建议内容: 我市自去年实施《英才计划》以来,人需求状况持续改善,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建议政府从市整体规划角度出发,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各区建设集中公寓聚集区,吸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向我市聚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综合实力提升。 一、背景和问题 中外先进城市的发展轨迹一再证明,一个城市的崛起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特别是强大的高端制造业,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要素就是高端人才。与北上广深以及省内的济青烟等城市相比,人才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公认的制约发展瓶颈。 其中,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引领、建设城市整体人才结构方面,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二、原因分析 1、博士人才已经成为城市之间、企业之间争夺的资源。 据统计,我国近两年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在6至7万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城市与企业转型升级最迫切需要就是博士人才。 2、博士人才进入企业能够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可与导师、院士、教授等高级人才进行理念、项目的承接;启下可凝聚大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有效管理和专业方面的科学指导,将众多项目进行落地和产业化。 3、博士人才进入企业后比较稳定,能专心干事创业。 与大部分本科生都会考虑读研,而硕士生又有很大比例会考虑读博不同,博士人才已经到了学历追求的最高层次,他们往往怀揣着将自己所学诉诸实践进而实现人生理想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博士人才一旦进入企业,只要是平台好、政策到位,他们绝大多数都能兢兢业业,能干实事。 4、引进博士人才能够优化企业管理理念,打造城市精英圈层。 作为最高层次的一种人力资源,博士人才的管理更考验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能推动企业从各方面优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随着博士人才的聚集,能够形成相应的高级知识分子圈层,引领城市风尚。 5、安居才能乐业,为高层次人才建设公寓聚集区便于开展服务和管理。 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初到城市,大部分都财力有限,住房问题成为影响其安定与否的核心问题,只有尽快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方能使其更快发挥作用、体现人才价值。同时,因其知识层次与文化背景较高,将本区域内的博士层次人才聚集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更有利于政府统一为其开展服务,将高层次人才长久的留在威海,为当地造福。 三、解决方案 建议: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除享受《英才计划》规定的相关扶持政策外,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在各区为博士人才建设高端人才公寓和配套娱乐休闲区。在各区设立人才居住区或在中高档小区内设立居住楼,使各区域人才可以聚集在一起生活,便于交流,便于管理,便于提供安全、生活、娱乐保障。政府可考虑给予每平方米免配套费、土地转让费,以低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博士或有贡献的其他人才,配套娱乐休闲场所和实施对博士人才免费。同时,中高档小区内单独设立的居住楼,建议政府可与本地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此类企业多有房地产项目,且企业自身就有大量的高端人才引进需求),由政府负责统一向高端人才进行分配。 代表姓名:王德军 答复内容: 王德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公寓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我市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牵头全市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公寓涉及面广,是一项全市综合性人才工作。收到建议后,由于我局不掌握人才公寓建设的情况,我们及时将提案内容与市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汇报、对接、沟通,并积极协调住建、房管等部门承办提案,多方获取人才公寓建设情况。 2014年我市出台了英才计划,针对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重点进行了人才公寓建设和人才安家补贴等两个方面的制度设计。 一、制定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政策。重点提出了“采取政府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方式,营建一批高层次人才公寓,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符合条件的人才可分层次申请享受购房或租房补贴”。据多方了解,针对我市高层次人才多分布于区市企业等单位一线的特点,目前在推进人才公寓的建设上,主要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由各区市政府立足各自实际,分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便于服务人才,便于人才区域聚集。在这一方面临港区、高区走在了全市前列。临港区专家公寓于2015年5月投入使用,地处临港核心区,总面积4500平方米,共60个房间,最多可容纳90名专家同时入住,主要是为高层次人才在临港区就业创业免费提供过渡周转用房。房间配备了热水器、空调、数字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和免费光纤上网等所有家电和厨房用具,实现人才拎包入住。公寓一楼设有商务中心,休闲吧、服务中心、健身房、餐饮吧,还兼顾不同层次人才的停车需要,配有免费停车场。公寓实行一卡通智能化管理,入驻专家人手一卡,卡上附有专家姓名、编号、头像等个人信息,专家持卡可出入大楼、个人房间、健身房等各功能区域及充值消费。服务中心每天安排专职人员值班,为入住专家提供和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真正成为专家居住的家园。目前,专家公寓已入住专家8名。高区现有使用中的留学生公寓一座,位于高创中心西侧,面积4000平方米,户型80-120平方米/间,主要面向高学历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开放使用。公寓定期在周末举行人才联谊活动,为学术切磋、技术交流、项目洽谈提供了友好开放的平台。据了解,高区还将于火炬创新创业基地D座,规划建设一座高层次人才公寓,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拟采取社会化资本运作的方式,规划投资2亿元。建成后将极大满足各类人才的住房需求。火炬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孵化包括新医药、新信息、新材料及制品在内的多个新兴产业的创业项目,公寓距离基地仅一步之遥,届时,“公寓+基地”将为人才提供从理论到实践更加开放的交流环境。此外,高区还将规划在双岛湾科技城新建一座高品质人才公寓,目前正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二是支持企业建设人才公寓,积极给予各项优惠保障政策。当前,威高等重点企业率先建立了人才公寓,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 二、对符合条件的来威人才给予安家补助。例如:制定了威海市人才项目产业工程特聘专家支持计划,对全职选聘的特聘专家,发放10-100万元的安家补贴。制定了万名大学聚威创业计划,对于毕业5年以内,到威海市教育、卫生、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威海市企业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可以享受每人每月1000元的住房补助。到威海市企业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以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的住房补助。住房补助连续发放3年。此外,对我市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教育人才可给予最高50万元的扶持资金(含安家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卫生人才,可给予最高60万元的安家补贴,等等。 此外,针对各类人才年龄、经历等特点,配合人才公寓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活圈、学术圈、交际圈。我市突出加强了博士这一群体的交流联谊工作。2015年5月,我市在临港区成立了威海人才协会产业博士联谊会(以下简称博联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共5名,会长为威海远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玮,副会长为山东威高集团副总工程师吴刚、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岩、威海多晶钨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猛进(兼秘书长),副秘书长为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料药第二研究院副院长苗华明。博联会活动场地设在临港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楼,总面积10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完全满足博士们工作和交流需求。截至目前,共吸纳全市产业博士44名,组织青岛科技行、走进园区、绿色健康型等交流考察活动多次,取得了会员们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广泛认可。同时推出内刊《威海博士》,全面介绍我市产业发展及人才工作情况,截至目前成功面向全国发行2000份。 目前,我局尚无人才公寓建设的具体职能,在人才工作中,我局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为推进人才公寓的制度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7月28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