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审议报告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农村扶贫开发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7-07-18 16:3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市人大常委会:

接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威人发〔2016〕47号)后,市扶贫办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所提问题及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整改措施,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并层层传达部署,全面深入地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巩固脱贫成效,在精准管理上持续用力

坚持把“精准”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命线,贯穿工作全过程,在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省标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标准,强化动态管理、分类施策和精准退出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一)严把退出关,确保达标脱贫。2016年底,组织扶贫干部、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5900多人,以18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以下简称重点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逐村核查“五通十有”、集体经济收入等18项指标,逐户核实家庭收入、基本保障情况,按高于省定脱贫标准开展脱贫认定。在区市自查的基础上,市扶贫通过随机抽查、进村入户调查等方式,对脱贫标准、程序进行认真核查,确保做到脱贫标准严格、程序规范、档案齐全,顺利通过了脱贫成效省级复核验收。

(二)开展“回头看”,夯实工作基础。组织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工作,以2016年度贫困人口信息采集和涉贫政策措施及成效核查结果为基础,以扶贫对象认可为目标,采取部门比对、实地调查和科学评估等办法,对所有贫困户2016年度收入、保障等情况和已“摘帽”重点村帮扶措施、成效进行细化确认,分别以户、村为单位建立脱贫成效清单,确保脱贫工作经得起查、经得起验。

(三)制定新标准,巩固脱贫成效。结合脱贫成效“回头看”工作,组织筛查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850元,或义务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基本保障问题解决标准不高的贫困户,以及出现新困难、新问题的边缘贫困户(含农村低保、五保户),确定2017年度重点扶贫对象,在扶贫产业项目分红、行业社会扶贫、金融扶贫及农村低保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倾斜。开展贫困村提升工程,对180个重点村的18项脱贫硬指标进行再次复核,确定2017年基础设施重点帮扶项目。

二、推进项目建设,在产业发展上增强活力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不断加大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力度,让有能力、有愿望的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一)持续扶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按照每村财政专项资金不低于30万元的标准,继续加大180个重点村产业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增收。2017年规划新发展产业项目96个,计划总投资6437万元。目前,已完成各重点村产业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专家论证和扶贫部门审批工作,5月份将全部开工建设。

(二)培植精品,不断提升发展成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合力打造”的思路,以建成的扶贫产业基地为基础,规划建设15个片区73个精准扶贫示范基地。通过进一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聚力推进扶贫产业开发,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品项目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渠道、创新工作机制的重要载体、展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平台,形成产业扶贫长效发展机制。

(三)龙头带动,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我市产业化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引导77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技术、市场、人才、信息优势,以注资分红、合作经营、委托管理、订单生产等方式,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形成“新型主体+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技术水平低、市场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荣成市成立了全省首家股份制产业扶贫合作社,直接带动8个村中7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三、加强统筹调度,在资源配置上汇聚合力

发挥扶贫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优化配置各类扶贫资源,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一)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与高标准、高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目前,市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055万元,比上年增长21%;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总额达到8039.5万元。制定了《威海市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支持脱贫攻坚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积极推进金融扶贫,扩大小额扶贫信贷规模。一季度新增小额扶贫信贷3250万元,总量达到6875.5万元,直接带动137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二)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扶贫专项方案实施建立行业扶贫长效机制的通知》,组织协调各行业部门认真对照27个脱贫攻坚专项方案和重点村五通十有脱贫标准,逐项梳理、反复研究、查漏补缺,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重点任务,进一步改善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重点村全部高标准摘帽

(三)新举措强化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好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引入商业补充保险机制,与市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委等部门联合拟定《威海市2017年度扶贫特惠保险实施方案》,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织牢保障网,为贫困群众托好底。

(四)全方位动员社会参与。继续对180个重点村实行部门结对帮扶,一季度部门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60万元,累计达到4797万元;368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扶贫公益项目创投会”等活动,一季度投入帮扶资金34万元,累计达到1178万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直通车”品牌项目工程,引导参与扶贫的各类社会组织达到67个、扶贫志愿者4580人,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公益扶贫活动200余次。长城爱心大本营的“盲人电商梦扶贫公益培训正式启动,被多个国家、省级媒体报导。

四、兼顾扶志扶智,在自我发展上激发动力

坚持外部助力与内生动力“双轮驱动”,既注重解决物质贫困,更注重解决“素质贫困”,积极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和贫困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抓党建促脱贫。全面加强重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配强“两委”班子。严格落实区市、镇街责任,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逐村开展村情研判,因村制宜、分类制定换届工作方案。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指导做好任期目标制定、配套组织管理和新任村“两委”干部轮训等工作,建立农村本土及青年人才信息库,确保选好用好管好备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联合组织部门举办了市直单位第六批第一书记暨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进一步增强第一书记的指导帮带作用,提高村干部的自我发展、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二)抓培训促就业。以提高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为目标,加大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今年以来,开展精准扶贫直通车电商进镇”培训活动11场,培训贫困群众1000余人;组织139名科技指导员进村入户送科技,开展各类科技指导活动180次,指导培训贫困劳动力1458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春风行动发放宣传材料2.54万份,组织专场招聘会35次,为2194名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就业服务,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贫困人口71人;对306名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202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对70名贫困人口进行创业服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45.5万元。

(三)抓宣传提认识。将扶贫宣传与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强正向宣传引导,树立脱贫攻坚典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今年以来,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扶贫信息56篇。在威海广播电视台、威海日报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宣传扶贫典型案例20多个。推选12名“第一书记”优秀代表,在省、市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将2016年全市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的352篇稿件汇编成册,并整理编辑脱贫案例,印发各区市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51个成员单位。开展“我眼中的脱贫攻坚—鸡年新春佳作” 影像作品征集活动,征集图片120幅,全面展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后的精神风貌,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靠自己努力光荣脱贫的意识,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健全政策体系,在长效机制上挖掘潜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标准、高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由消除省标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延伸、由消除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向解决经济薄弱村延伸、由消除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延伸。

(一)推进“两线合一”。市扶贫办、民政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政策、对象、标准、管理和信息等五方面的有效衔接,规范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扶贫标准,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抓住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引导重点村有序流转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通过资源入股、土地租赁、代管代营等方式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预计通过今年的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可为180个重点村增加经营收入600多万元,增加土地流转等资源资产收益150万元。 

(三)探索扶贫资金循环利用。整合重点村扶贫项目收益中村集体统筹使用部分及社会帮扶资金等,在所有重点村建立村级扶贫基金,其中每年扶贫产业项目收益用于基金的比例在30%左右。基金一方面用于保障村内重点贫困户和特殊困难户,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现象发生,确保贫困人口的动态消零;另一方面,积累达到一定金额后,用于扶贫产业的滚动发展。目前,180个重点村已到位基金173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首要任务、把城市化带动作为重要途径、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环境改善作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创新理念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威海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4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