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解决我市医养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 ||||
建议内容: 威海作为“国家医养结合的试点城市”及“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城市”,以我市的“大力发展以医疗为核心的健康产业”为引领,以 “医疗+养老+健康”作为事业发展的突破,着力打造威海的健康城市品牌。 随着威海养老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入住老人的不断增加,医养结合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日渐凸显出来,归纳起来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步伐与养老服务用人需求不同步。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人才支撑。但从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看,一方面,受制于培养机构缺乏等因素,人才队伍建设难。另一方面,养老人才缺口大,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我们现有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极不合理。同时,留人用人难也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提供的数据,一般养老机构员工年流失率都在30%左右。主要原因是养老服务从业者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以40、50、60人员组成,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培训,即使勉强获得了初级资质,但业务素质和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流动性也很大,难以保持一支稳定的团队。而受择业观念的影响,正规院校毕业的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人才基本没有涉足养老服务行业的意愿。因为他们如果选择了养老行业,不但业务范围变窄,而且工资收入也比不上在医院,缺乏发展前景和岗位吸引力,即使进入了也是频繁流动,队伍不够稳定,同时也造成了养老机构的开支成本的上升。 建议:坚持引育并举,构建完整的养老人才支撑体系。1、要抓人才流动。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进行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对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的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满一定年限后,给予一次性数额可观的经济补助。2、要抓待遇提升。将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在事业编制、薪酬、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3、要抓职业培训。将养老机构负责人和老年护理员纳入政府培训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和有经验的养老机构合作开展人员招聘、培训,不断提高从长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医师多点执业问题的解决政策不能落地。目前,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医生难请、护士难招。公立医院的在职医生到养老机构去行医,因执业地点不能增加会带来很大的职业风险,导致这些医生在到养老机构执业时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尽管国家层面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很明确,但具体到地方,谁来解决、如何解决、什么时间解决,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建议:明确制度规定,着力解决好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的问题。国卫医发[2014]86号文件及《山东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中明确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不得人为设置障碍予以限制。要结合我们威海市的实际,打破束缚制约机制,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使医生在医院和养老服务机构中能形成有序合理合法流动,从而有效解决养老机构医生短缺问题,为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保证。 第三,医养结合审批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从目前情况看,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管辖,而医疗机构隶属于卫生计生部门管辖,涉及到参加医保及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等事宜又由人社部门主管,牵扯到资金保障又与财政部门有关,交叉重叠的部门管理直接导致“医养结合”处于“九龙治水”的困境中,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容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医养结合”推进缓慢的关键原因之一。 建议: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2015年11月20日,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2016年4月8日,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民发〔2016〕52号),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一要成立“医养结合”发展议事协调机构或办公室。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打破民政、卫计、人社三条线分立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的问题。二要建立健全制度保证体系。围绕资金补贴、用地保障、投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研究出台可操作性、细则完善的政策保障措施。三要优化“医养结合”项目审批环境。对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的,卫计、民政部门要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 代表姓名:张莉婧等5名代表 答复内容: 张莉婧等5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解决我市医养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部署要求,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出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不断创新、融合、提升,基本建立起市域一体、医养结合、跨界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2016年获批国家医养结合、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您们提出的建议,正是我们当前所做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机制,突出“四个强化”,营造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卫生计生、民政、人社等15个部门及各区市政府(管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明晰职责分工,量化考核指标,及时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居民养老保障条例》《关于深化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在财政投入、土地保障、税费减免、投融资等方面,对营利和非营利性,公办和民办,内资和外资,实施同等的准入和优惠政策。同时配套出台了康养机构许可、等级评定、管理考核和综合责任保险等20多项制度,形成了系统规范的康养服务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资金扶持。设立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每年将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康养服务业发展。机构建设补助方面,对新建的养老机构,省、市、县分别按每张床位给予4500元的补助;对租赁的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省、市、县分别按每张床位给予2000元的补助;医养结合机构补助标准再提高20%,并对内设护理院(康复医院)、医务室(护理站)的,分别给予12万元和3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运营补助方面,按实际入住的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数量,在省级补助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2400元的基础上,县级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00元、600元、900元的运营补助。在重点园区,15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内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的,按其规模、档次给予30-100万元的资金扶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内设养老机构的,按其规模、档次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扶持。目前,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0亿元。强化人才支撑。连续三年实施千名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50%以上。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再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市已有威海卫生学校等3所院校设置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助制度,对初级、中级、高级的护理员每人每月分别按50元、100元、15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在养老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给予500-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二、保基本,创新“三个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一)智能化、签约定制的居家康养服务模式。建立了全省首个市级居家养老与便民服务信息平台—12349,整合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资源,吸纳加盟企业3000多家,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紧急救助报警等200多项服务。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分片包户,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和远程健康监测等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和有康复护理需求的老人,还可享有居家护理和康复、居家药事和营养等专属的“个性服务包”。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489个,签约家庭58.14万户,老年人群签约率达70%。全面实施了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低保、城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别扶助对象、建国前老党员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政府买单范畴,按照失能程度,每月免费提供30-6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二)品牌化、连锁运营的社区康养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分别按照每处每年2万元、1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助。全市累计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7处、农村幸福院485处,充分整合社区医疗、教育、娱乐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娱乐活动等服务,日间照料服务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81%的农村社区。我们还采取“政府建、社会管”的方式,推动日间照料中心转型为专业社区康养服务中心,现已建成20余处。鼓励专业康养机构连锁经营,先后打造祥福家、盛泉、沐浴阳光等社区连锁服务品牌,辐射16万人。比如盛泉集团运营了5处日间照料中心,祥福家托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了祥福家、祥乐家、祥和家等5处连锁机构。(三)一体化、聚合式的机构康养服务模式。推动“养中有医”,鼓励养老机构按规模分类设立护理院、医务室、巡诊室,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如万福苑护理院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开设老年慢性病、中医理疗康复、临终关怀等特色科室,入住率达97%。推动“医中有养”,鼓励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病区,增设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如海大医院内设护理院,投资2亿元,床位500张;文登整骨医院与上海国银公司合作,投资5.6亿元,建设了10万多平米的康复养老项目。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扩、改、转等方式,提供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服务,如孙家疃卫生院开设了老年养护苑,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诊治、生活照料、功能康复、中医保健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而建,组成了像市立医院和天伦苑老年公寓类型的医养聚合体10处。探索医联体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护共同体,按照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专家会诊、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20家,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1张;建成医养结合综合体16处,护理型养老床位4000余张,在建医养结合重点项目11处,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将达到30%以上。 非常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对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威海市民政局 2017年7月19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