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7年
关于促进我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4-04 16:4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果业,特别是苹果业,是威海市优势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部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特色产业。据统计,威海市水果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高于粮食、油料、蔬菜和中药材。与其他产业相比,苹果生产收益较高且相对稳定,已成为威海果农持续增收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市果业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过去果品短缺的暴利润时期向果品相对充足的平利润时期转变。资源型优势产业如果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优化发展机制,也会很快削弱、萎缩。因此发展现代果业势在必行。目前苹果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种植模式落后。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短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升高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原有小规模的乔化密植栽培制度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的弊端逐渐显现,严重削弱了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困局中谋变,成为了苹果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是产业化水平低。采后环节是把果品种植业与市场营销体系有机联系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市采后气调储藏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低,加工、运输环节也滞后于产业发展,降低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具有加工销售功能的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数量不足,带动能力弱,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三是从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从事果业种植的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不能或不愿接受新技术,加上市场信息缺乏、经营理念落后,影响了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

    一、大力支持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以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经营苹果产业,重点扶持发展以现代苹果省力栽培技术,推行以“良种良砧配套、高标准建园、宽行密株、架式栽培、高纺锤树形与简化修剪、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机械化管理与行间生草、高效肥水管理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苹果栽培模式,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二、加快完善产加销体系。随着苹果产业规模的扩张,要加强采后环节建设,重点扶持苹果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苹果产品附加值。要扩大气调库规模和提高冷链运输能力,合理布局鲜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            

    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果品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果业企业来实现的,果品的国际竞争,也要在果业企业间体现。因此,要建立现代化的果业企业,提高果品龙头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要引导企业依靠市场机制,通过兼并、联营、参股等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组成大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要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代表姓名:隋进红   

答复内容:

隋进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威海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果茶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推进果业振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发展现代苹果产业为重点,大力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积极推动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到2016年末,全市果园面积86.4万余亩,总产量130.7万吨,产值52亿元;其中苹果面积68.4万亩、产量104.4万吨、产值38亿元。目前,威海苹果已出口70余个国家或地区,2016年威海出口果品(不含边贸、易贸)4.6万吨、3.1亿元,其中出口鲜苹果4.1万吨、2.8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一)现代苹果产业发展迅猛

一是制定政策加快产业发展。2011年市政府印发了《威海市果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威政发〔2011〕18号),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行矮砧、宽行、密植的现代苹果栽培模式”,明确了全市苹果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2014年出台了《威海市现代苹果产业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和《威海市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奖励项目验收办法》,每年设立3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新发展现代矮砧集约栽培园、涉及产业的关键环节进行支持和奖励。同时还积极组织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积极申报、实施省级和国家级的项目扶持资金,全市平均每年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500万元以上。截止到2016年底,争取市级扶持资金达800万元,省级以上资金达1.1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20多亿元投入到苹果产业,促进现代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树立典型带动产业的发展。借助项目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为目标,建设了一批带动示范能力强的现代果业示范园区,如樱聚缘、五十一号农场、新元果业、悦多果业、汇润等等,辐射带动现代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现代苹果栽培面积达26万亩,其中面积大于100亩现代苹果示范园超过160处,200亩以上有74处,500亩以上有29处。目前威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苹果栽培区和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三是完善技术支持产业的发展。2012年威海市成立了山东省首家“现代果业专家大院”,聘请国内著名11位果树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为现代苹果产业“把脉问诊”,研究探索现代果业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解决现代苹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2017年6月份,专家大院又聘请了6位国际果业领域专家为外籍专家顾问,重点关注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果园的经济效益以及规范苹果产业化流程和规模经营等问题,推动苹果产业与世界接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现代苹果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为全市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完善服务保障能力。

(二)威海苹果品牌影响力初显

一是近几年市政府出台政策对申办苹果相关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对取得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的企业(或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目前全市共取得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1个;威海苹果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个。二是利用威海苹果擂台赛,培育品牌的知名度。自2010年起威海市已连续举办七届苹果擂台赛,形成“商标找样品创品牌、样品找商标做旗帜”相互选择、相互促进的共赢局面,丰富了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苹果推介、农产品展销活动,积极与国内外大型超市联系沟通实施农超对接。三是借助举办威海首届苹果种植设备技术展览会(Interpoma China)的契机,搭建展台宣传企业的产品,推出威海苹果专题宣传片,让广大国内外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品尝到威海苹果、真正了解威海苹果,扩大威海苹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威海苹果的品牌价值。

二、威海苹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栽培种植模式落后,老劣果园更新压力大

我市现阶段大部分苹果园以乔化密植为主,果园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差,日常管理操作不便,病虫害严重,果园经济效益低,严重削弱了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苹果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渐趋单一

目前我市苹果主栽品种为红富士,面积和产量均达到80%;品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早、中、晚熟品种不配套,成熟期过于集中,苹果中80%以上为晚熟的红富士,早熟品种不足1%,早熟品种成规模园片很少,多为零星栽植,而且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只是近几年发展的嘎啦、红将军等,比例仅4%左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在现有品种中,主要集中在鲜食品种上,适合深加工品种的种类较少,专用加工品种占的比例更小。

(三)产业化水平低,产后处理不配套

目前我市采后处理主要以贮藏保鲜为主,贮藏保鲜企业占90%以上,且设备和处理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缺乏水洗、打蜡、无损检测等采后处理设备,商品化处理能力低,加工、运输环节也滞后于产业发展。在加工方面主要以生产果汁为主,全市仅有乳山一家果汁生产企业,没有大型的果品加工企业,降低了产品附加值,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四)育苗技术落后,苗木繁育生产经营体系不完善

我市当前苹果苗木生产以个体繁育为主,分散经营,缺少上等级、成规模、设施完善、管理严密、繁育质量可靠的果树无病毒繁育圃,没有形成专业生产需要的接穗母本园、采穗园、苗木繁育圃的良种繁育体系。苹果苗木培育依然以传统技术为主,大苗、容器育苗、自根苗繁育尚在摸索研究阶段,不具有规模效益,严重制约了全市现代苹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结合隋进红代表精神,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淘汰老劣苹果园,大力推动现代苹果产业发展

完善扶持政策,引导果农淘汰老劣苹果园,推行现代栽培模式,改革苹果栽培制度,不断增加现代果园栽培面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修订《威海市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奖励办法(2017-2019年)》,奖励扶持范围将会由生产逐渐扩大到贮藏、加工等产业链覆盖,年内将会印发实施。二是加快老劣果园改造,对树龄20年以上、品种老化、亩收入低于1万元的老劣低效苹果园进行淘汰更新。三是科学规划,打造标准示范园区。选择土层深厚、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块发展优良矮砧苹果,重点推广应用优质M9T337矮砧苹果大苗建园、果园生草、支架栽培、肥水一体化及适时晚收等果园现代管理新技术,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下一步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

探索“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展“龙头企业+基地”的果品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出口或综合型的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延长水果产业链条,拉长供应期,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果品质量提高和产业升级,提高水果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鼓励和扶持一批果品深加工企业,引进NFC果汁、苹果醋、苹果脆片等生产线,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和活力。同时,完善网上“平台”市场,利用好中国苹果网、淘宝网等,使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两个市场双轮驱动,不断拓宽苹果销售渠道。

(三)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借鉴“洛川苹果”和“烟台苹果”的经验加大标准化生产的力度,全方位提高果品的质量,创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名牌果品,打好品牌优势牌。同时,将“威海苹果”品牌宣传与文化、旅游和名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威海的文化、旅游和名人资源,扩大品牌宣传范围,积极承办或举办省级以上苹果展销会,适时在国内大城市、重要的果品消费城市尝试举办品牌推介会,在旅游景区配套发展以苹果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点等,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弘扬苹果文化。

(四)规范苗木繁育体系,夯实果树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对接,依托“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苹果无病毒苗木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和“威海市无病毒苗木原种保存室”,积极开展脱毒苗木繁育,逐步扩大无毒矮化自根砧苗木的供应量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对市级苗木繁育基地的监管,以培育高质量脱毒苗木为目的,不断提升苗木繁育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开展苹果苗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育苗质量。三是建议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鼓励个人或企业进行新品种培育、研发,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改变苹果单一的品种格局,以全新的苹果品种和品牌形象抢占高端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提升机械化水平,推行省力化栽培

鼓励机械设备生产或销售企业,引进、研发生产迫切需求机械设备,如:现代果园作业平台、果实采收、苗木栽植等先进机械,提高现代园区的机械化水平,提升园区作业效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依托威海市现代果业专家大院技术平台,积极创新配套技术,立足整个产业发展高度,积极探索、完善苹果无袋栽培、化学疏花疏果、病虫害生物防控、肥水一体化、果园生草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不断引导现代果树产业朝着省力化、轻简化方向发展。

隋进红代表,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今后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威海市农业局

                                                                         2017年7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