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力培植“隐形冠军”企业的建议 | ||||
| ||||
建议内容: “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某个细分市场绝对领先,并在自身领域成为世界前三之一,但年销售额不超过50亿美元,公众知名度比较低的企业。据该理论提出者、世界著名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调研统计,全球有30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仅德国就有1300多家,其次是日本,而中国只有68家。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创新力、科技引领力和人才培养力都极强,是“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去年,国家工信部评选的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榜单中,我市威达机械与天润曲轴分别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与培育企业;今年第二批中,又有3家企业榜上有名;省首批7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我市8家企业上榜;全省198家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中,我市24家企业上榜,具有培植“隐形冠军”的良好基础。因此,建议全市层面科学统筹、精准发力,加快打造一批行业领域在全国、全球都叫得响、立得住的“隐形冠军”。 解决办法: 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摸底,进一步梳理、建立具备争创“隐形冠军”的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名录,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施策、精准扶持,扩大总量、提升质量。 二、在全市层面整合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奖励政策,出台支持企业争创“隐形冠军”的意见,引导企业更加专注自身领域、持续创新、抢占市场,争取更多企业列入省“隐形冠军”企业名单,进入国家重点扶持大盘子。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推动全球“隐形冠军”企业与威海优势企业全方位合作。江苏太仓现有德资企业近300家,其中40家为所属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极大带动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做优做强。建议借鉴太仓经验,重点突破对德合作,打造对德高端合作、培植“隐形冠军”的示范样板区、产业聚集区。 代表姓名:刘友财 答复内容: 刘友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聚力培植“隐形冠军”企业的建议》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高质量、高标准地办理好建议内容,市中小企业局深入开展调研,与太仓市招商局及有关部门进行对接,认真学习培植“隐形冠军”企业的具体措施,研究加大对德合作的工作经验。现将建议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一、有关情况说明 我们先后通过学习赫尔曼·西蒙的《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著作,与太仓市招商局咨询、有关部门对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详细了解近年来国际、国内“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赫尔曼·西蒙定义的全球“隐形冠军”企业需具备的三条标准,除第二条“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2005年还仅仅是30亿欧元)”是可量化考核的标准外,第一条“世界前三强的公司或者某一大陆上名列第一的公司”和第三条“不是众所周知的”,受主观因素影响无法精确量化。我国近年来提到的“隐形冠军”泛指具有较好发展潜力且在细分市场占有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以我省为例,多用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的描述。2017年,为进一步挖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山东省中小企业局首次提出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发掘一批“隐形冠军”并建立全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数据库,我市24家企业上榜(另有36家企业被纳入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数据库),这些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大部分为多年培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目前, “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各级各部门均有相关的培育认定标准。其中,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由省中小企业局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市级分别由省中小企业局、市中小企业局组织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省级分别由工信部、省经信委组织实施。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培植先进典型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近年来,为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局积极组织开展“三个一批” 典型培育引领行动(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引导中小企业实现“小而强、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瞪羚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以创新为引领实现“跳跃式”发展。),截止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7家、省级中小企业“隐形冠军”24家、省级瞪羚示范(培育)企业7家,这些纳入数据库或获得称号企业涉及全市大部分重点产业领域,通过在融资、技改、人才等方面开展重点培育服务和精准施策,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活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推动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目前,我局正会同市财政局对《威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支持重点进行修改,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财政资金精准扶持力度,扶持内容包括:一是对上年新认定的省级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每家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二是对经认定的“隐形冠军”企业,上年投入生产性设备5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 (三)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推动对德合作步伐。经与市商务局沟通了解,我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积极开展了各类重点招商引资活动。目前,我市已在德国法兰克福设有驻欧洲商务代表处,成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与德中经济联合会、德国工商大会等德国著名工商界机构组织以及克雷菲尔德、埃尔克伦茨、巴特洪堡、弗莱堡等德国重要产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德国马夸特汽车系统及开关项目、威达雷姆钻夹头项目、威达罗森伯格卡盘项目、艾美格电子产品项目、威海卫滋德黑啤酒项目等一批优秀的中德合作项目先后落户我市;中德汽车核心部件研发中心项目、中建材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威高集团高端门窗生产加工项目及威力工具项目等一批优质德国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当中;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积极创建中德(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进一步搭建具有德国元素的国际化综合产业发展平台。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中小企业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和“城市国际化”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服务和政策扶持,不断引导企业专注自身领域、持续创新、抢占市场,培育认定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瞪羚企业,着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细分领域排头兵,推动打造一批行业领域在全国、全球叫得响、立得住的“隐形冠军”。 特此回复。 威海市中小企业局 2018年7月19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