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8年
关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2-25 14:4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垃圾分类处理不仅是维护市容市貌的需要,更是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垃圾分类处理在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城市已经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依据为保障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抓紧制定针对性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

2、打造良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公众意识基础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全体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的知识。从电视讲解到社区宣传,从张贴广告到发放知识手册,让每个人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可以使分类垃圾桶色彩缤纷并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4封闭垃圾道,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一些旧式楼设有垃圾道,已与现状垃圾回收和环境理念严重不符,应该予以封闭。社区回收站可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建立现代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使垃圾回收成为其创收的途径,贴补消费者卫生保洁费用的不足。

5、大力扶持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分类回收后的垃圾需要庞大的下游产业予以吸收,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如可焚烧垃圾可以用于发电,铁、纸张、玻璃、旧电池等等可用于回收再生产,建筑垃圾等可用于填海等。政府应根据规划,引导城市相关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产业的健全发展,同时给予一定的税收和政策扶持。

                                                                        代表姓名:姜伟国


答复内容:

姜伟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62017年在环翠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发展到8个居民生活区,29所学校,20个企事业单位。率先实现了垃圾分类在环翠区中小学校的全覆盖目标。打造出陶家夼社区、威高购物广场商业综合体、人民银行威海分行等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单位。

二、工作计划

2018年,继续在环翠区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试点,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在辖区党政机关的全覆盖;在教育系统全面打造垃圾分类精品试点;完善垃圾分类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模式,发挥街道办事处属地职责,以点带面,将试点由居民小区向社区辐射,在中心区街道新开发菊花顶、北山、古陌、古岭、花园、东北村、西北村、翠竹、兴竹、海北、向阳等11个社区的分类试点,按行业管理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要在本行业内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试点新开发60个以上。探索智能化垃圾分类模式,年内通过市场化运营约12000户居民实行智能分类,完善垃圾分类运行机制。构建数字化云平台,建立垃圾分类数据链和大数据运算、监管应用体系,实行分类回收、专车专运的智能化管理。逐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模式,初步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统筹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探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美丽乡村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由市环卫主管部门牵头,环翠区政府、各部门和街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环卫部门负责分类物资管理和业务指导、宣传培训及衔接各组织机构和行业部门等工作。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负责,建立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主要从事试点生活小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完善支持政策。为确保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效推进,由环翠区环卫局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加大对分类投放设施的资金投入,计划今年投入1000万元垃圾分类专用资金,其中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环翠区政府配套投入专用资金500万元。

(三)明确责任主体。各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责任人制度。有物业服务的单位、小区,其物业服务企业为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责任人;没有物业服务的单位,其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是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责任人;没有物业服务的小区,属地街道、居委会是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责任人。多方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要在本行业内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四)强化监督考核。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和奖惩方案,根据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制度,定期公布工作进度。加强日常检查指导,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纳入文明单位、幸福社区、绿色校园(幼儿园)等评比考核范围,不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四、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情况

(一)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为加强我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做好餐厨废弃物收运与处置工作,提升餐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保障食品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7〕30号)、《山东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74号)、《关于加强城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建城管字〔2017〕15号),以及威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威海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意见》(威政办字〔2015〕63号)等文件要求,我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由各区环卫部门负责餐厨废弃物的源头管理。投资700余万元采购餐厨废弃物收运专用车16辆,配备35人的专业收运队伍,将我市2178家产量大、区域分布密集、影响面大的各大宾馆酒店、中型以上餐厅、各大商场以及家家悦超市等统一纳入餐厨废弃物专项收运管理体系,于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签订收运协议,签约率达82%。目前,日均收运餐厨废弃物80吨左右。

(二)规范收运体系内部秩序管理。2015年12月威海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住建局制定出台了《威海市餐厨弃物收运处置交接及台账管理制度》、《威海市餐厨废弃物收运作业服务规范》,印制了《山东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宣传手册。各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督导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实施分类收集,签订收运协议,并组织专业队伍,利用专用收集容器、密闭专用运输车辆进行统一收运。在餐厨废弃物收集量方面,各区按照实际状况,进行保底收运,保证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签约率和收集率,逐步建立起完整、有序的餐厨废弃物收运网络。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收运监督管理,定期对餐饮单位分类情况进行检查规范,对餐饮单位数量、餐厨垃圾收运量等形成三联单制度,收运协议,小票,三联单,每日登记垃圾量报表,建立台账,每月整理更新,形成完整的记录档案。

(三)建立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体系。我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于2015年8月20日开工建设,2016年6月22日开始对餐厨废弃物进行试运行处理。项目由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由威海城投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及运营工作,项目总投资约8500万元,建设处理规模100吨/日,同时建设处理能力为200吨/日的污水处理系统。项目确定采用集中式厌氧消化处理工艺,项目选址于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威海市垃圾处理厂院内,项目总占地16.9亩,总建设面积约4700平方米截止2018年5月底,总处理餐厨垃圾41000吨,日均处理量80吨/日

     感谢您对城市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8年7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