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绝针对老年人“健康讲座”的建议 | ||||
| ||||
建议内容: 多年的公益路上,长城爱心大本营始终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发展,相继开展了为困难老人家庭送温暖、“爱洒敬老院 情暖老人心”、“情系桑榆老年人服务项目”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在与参加项目活动中的100多名老年人的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针对老年人开展各式各样所谓的“健康讲座”,蒙蔽了老年人的双眼,致使他们财产蒙受损失的现象,已成为阻碍老年群体健康安享晚年的突出问题。 一、我市针对老年人“健康讲座”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意识的增强,种类繁多的保健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利用健康讲座、免费出游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致使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最近,一条关于保健品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消息称,山东省威海市的刘女士和丛先生在退休后的10年间一直坚持买保健品,已经花费了30万元。令人遗憾的是,这对老夫妻瘦骨嶙峋、身体孱弱。 央视3·15晚会进一步剖析了针对老年人“会销”的模式,即通过发掘潜在老人客户的“收单”,获取老人信任的“做客情”,淘汰没有购买欲望老人的“洗单”等步骤一步步将老年人们拖进深渊,让老人们成为“会销”的直接目标,很多老年人被诱骗携带大量现金来到会场消费,在会销的蛊惑下,一些没有购买能力的老人甚至不惜向银行贷款。由于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给诈骗团伙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看病心切的心理,打着虚假广告向老年人推销医疗机械及保健品进行诈骗,导致我市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 二、我市针对老年人“健康讲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关爱老年人”名义送礼品等套路找目标。“国家老年协会”、“国家科技健康项目”、“国家关爱老人计划”……几乎在任何“健康讲座”的宣传单里,都能找到十分“高大上”的组织机构,虽然年轻人一眼就能识破这些机构和活动名称是子虚乌有,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很难辨别。很多健康讲座的宣传单,里面点名要50岁以上中老年人去听,是免费的,现场还有礼品赠送,第一次会领回10个鸡蛋后,第二天就花好几千元买回来一堆保健品。这种以关爱老年人的名义“送礼物”,这是“健康讲座”最惯用的吸引顾客的方式。从掌握的情况看,礼品一般是鸡蛋、香皂、洗衣粉、一小袋大米之类,许多老人最初的目的就是去领“礼物”,但最后却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2.冒充“专家”办讲座,欺诈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领国务院津贴补助、荣誉院士,还是某个健康科研计划带头人或是北京XX医院、XX军区专用、博士导师、院士、海外人士……每个“健康讲座”的主讲人都是大有来头,推荐的保健品从不在市面出售,都是专供国家领导人。把专家往级别高了说,把保健品的消费人群往重要领域说,这是此类“健康讲座”的一贯套路。3·15晚会记者卧底武汉乐百龄生物科技公司组织的一场“健康讲座”,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一只伸向老人的黑手:首先打温情牌,与老人建立感情,然后填写资料套取个人病史,再邀请假名医演讲并会诊并请所谓的专家会诊,而会诊就是根据之前提供的“个人病史”,装模作样的望闻问切,最后一步就是销售无资质的保健品,一盒对外售价3980元的蜂胶胶囊,进货价只有65元,利润高达60倍。 3.活动组织“打游击”执法监管难。许多“健康讲座”活动,门口有专人负责确定人员身份,不符合年龄不许进,而且不准带手机。散场后询问参加活动的老人得知,现场并没有实物展示,只是交了钱留下方式,产品通过邮寄方式寄过来。许多“健康讲座”几乎都是以全国打游击的形式开展,在一座城市两三天后就找不到人。 解决办法: 1.建议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应加强对保健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卫生、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规范保健品、药品的标识、功效,禁止在阐述产品功效时使用有误导性的语言和夸大产品的功效。 2.要多方联动,加大打击力度。工商、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应加强信息沟通,保持打击利用“健康讲座”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及诈骗犯罪的高压态势,对场所提供者及组织者追究责任,合力打击犯罪。 3.应加强对开展“健康讲座”场所的审批力度。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保健品、药品销售场所进行抽查,发现存在销售“三无产品”或将保健品当成药品销售等行为,应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加强对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讲座”场所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场所使用报备、审批、实地监管调查等流程的监督体系。一旦发现讲座存在问题,应当立即制止,并对场所提供者及不法分子组织者进行处罚,将此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4.建立举报网络,要鼓励群众积极进行举报。制定举报给予奖励的政策。发动群众及时发现打着“康复治疗中心”、“治疗协会”等幌子进行欺骗性非法营销保健品的行为,做到举报有奖,及时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5.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卫生、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加强与社区及公益组织的合作。走进社区,加大药品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药品管理、销售的认识,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学会甄别药品与保健品、合格产品与“三无产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代表姓名:张延茹 答复内容: 张延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杜绝针对老年人“健康讲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以中老年人为主要销售对象的“会议营销”模式呈现多发态势,不法经营者利用虚假宣传等非法手段赚取高额利润,引发较多消费投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监管的难点。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及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为此采取系列措施,严厉打击治理“会议营销”行为。市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并长期密切关注上述问题,组织全市工商(市场监管)机关就如何加强监管做了大量工作。接到您的建议后,市工商局又积极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安局研究落实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对策,具体情况回复如下: 1、已开展的工作及取得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7年7月,市食安办牵头组织宣传、公安、商务、文广新、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9部门成立了威海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整治重点和任务,各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2次,组织督导检查4次。 二是强化监管指导。2016年市工商局就着手对全市“会议营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查找问题根源,研究监管措施,形成了《关于老年人保健品营销情况的调研报告》,并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威工商字〔2016〕60号),开展了为期80天的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检查经营户(会销场所)143户次,立案查处涉嫌虚假宣传案件4起,罚没款15万元。2017年3·15“艾维尔事件”曝光后,市工商局组织各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对主城区索菲亚酒店、海军礼堂、建材宾馆等78处“会销”场所进行了两轮集中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摸排检查保健品经营者238户,会议营销场所145处,约谈经营者14户,下发行政提醒29份,立案3起。为了加强风险防范,市工商局建立了监管风险预警机制,先后三次向基层局下发“会销”监管风险警示。2018年,又将“会销”列为全系统市场违法行为排查“疾风”行动的重点整治范围,组织清理“会销”场所140个,教育并疏散听课人员千余人,立案查处4起,查封经营场所13家。其中,环翠区局以建材宾馆为重点,经过近两个月的明查暗访,查处了一起涉嫌虚假宣传案件,拟对租赁经营的某商户处以30万元罚款,目前该案已进入听证程序。荣成市局坚持从源头抓起,在市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会同消防部门对所有会销场所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零容忍”,在荣成全市范围内彻底消除了非法会议营销活动的开展。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近年来,为提升老年人鉴别能力,培养正确的保健商品消费观念,市工商局多次联合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保健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万余份。此外,还通过“行风热线”、微信公众号、进社区现场授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解疑答惑,提醒其防范“会销”中存在的虚假宣传风险 2、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活动彻底禁止难。目前,法律法规对“会议营销”方式本身没有禁止性规定,大多数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的营业执照、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MP审查合格证明、税务登记证等法律资质齐备。因此暂时不能对会议营销活动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措施,只能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由此带来问题暴露多、善后效果差。 (二)信息事先掌控难。会销组织者往往采取到居民楼张贴广告、以小恩小惠“收买”部分中老年人拉人头等方式召集参会人员,活动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一定的隐蔽性,监管部门事先掌控会销活动信息存在一定难度。 (三)事中事后监管难。“会议营销”的组织者具有较强的反调查意识,过程防范严密,多为口头宣传、登门促销,且大多数情况下举报人和受害人不一致,在“老人被骗子女举报”的情况下,老人们不认为自己被骗,不配合调查,难以执法取证;同时,会销活动参与对象中老年群体特征明显,使得执法人员难以直接介入调查,实施有效监管。 (四)出现问题维权难。会议营销活动流动性强,经营者所提供的联系方式往往不实,消费者难以提供有效的消费凭证,导致执法人员无法确定经营主体和经营人员信息,维权很难取得实效。 3、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长效监管。 一是加强活动场所管控。要求“会销”场所提供者主动协助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会销”行为监管,通过签订责任状、审查“会销”举办方经营资质、产品备案资料和身份证明等方式,监督其合法经营。同时,加大对会销场所的远程监控,在会销场所加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会销过程。目前,环翠区局已获批区政府46万元的专项经费,拟在中心城区22处场所的27个监控点加装音、视频监控设备。 二是加强营销活动管控。认真贯彻国务院食安办等9部门下发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与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增加现场检查的频度和力度,强化对外来流动会议营销组织者的事先、事中监管,一旦发现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从快从重予以查处。市工商局自6月27日起,组织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会销”集中整治行动,对“会销”商品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专项打击。 三是加强群防群治管控。不断完善会销活动快速直报机制,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争取基层社会力量支持,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和片长、楼长的全覆盖优势,建立与监管人员直接联系机制,及时发现并向监管部门报送会议营销活动信息。 (二)强化宣传教育。近期市工商局已组织各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辖区内会销情况制作面向辖区的防范会议营销陷阱专题宣传片,并先后在各区市电视媒体滚动播出,提升中老年消费者科学鉴别、理性消费和留存证据的意识,强化其自身的维权能力。食品药品监管局将联合新闻媒体和行业组织,强化正面引导,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将指导建设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开辟宣传专栏,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对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的辨识能力。同时,为治理保健品等“坑老”问题,建议村、局等基层群众组织将对老年人的科普及警示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持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性认识、购买保健品,防止上当受骗。 (三)严格市场准入。严格依法执行国家对保健食品实行的统一、严格的产品注册备案和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一是严格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严格依法许可,加强日常监管,未经许可一律不得生产经营。二是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保证生产经营的产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三是健全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回应社会关切,鼓励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对于消费者通过各类途径反映的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方面的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快速核实、快速处理、重点案件限时督办。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威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8年7月5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