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全省贯彻实施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要求,5月16日至6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竞带领有关人员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此次调研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5月16日至24日,组织专家组进行检查。专家组由特种设备、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燃气等市级安全生产7位专家组成。市应急管理局领导带队,到8个区市,检查涉及化工制药、建筑工地、学校、交通运输、宾馆、海洋牧场等31个单位,共发现问题隐患67个,对其提出了整改措施。6月3日至6日,召开座谈会,与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海洋发展局、文化和旅游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海事局等11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到8个区市听取了工作情况汇报,抽查了专家组检查过的12个单位,对其落实专家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调研检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从检查情况看,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狠抓责任落实,强化专项整治,推进风险防控,完善应急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坚持多措并举,宣传教育更深入。坚持全媒体理念,创新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围绕安全生产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知识“七进”等活动载体,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突发应急避险、安全警示教育、防震减灾等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围绕烟花爆竹禁放,制作了《过年不放鞭》和“警灯闪烁,守护平安”为主题的公益短片,组织各类现场宣传活动44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215余万份,悬挂禁放宣传横幅5400余条,发放禁放宣传短信3400余万条,使“禁放烟花爆竹”“过年不放鞭”成为市民的基本共识。围绕应急安全宣传,组织开展了新编国内首部儿童应急安全剧《奇妙梦旅行》全国首演,组织3000余名学生观看并模拟了火灾疏散演练,通过情景体验和模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坚持责任落实,监管体系更完善。一是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省实施意见,梳理市领导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清单,强化了党政领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政治责任。二是落实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定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发挥考核、巡查、通报、约谈、警示等制度作用,督促各部门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市政府安委会每年对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核,从2018年起对市直部门也开始实施赋分考核。2018年首次开展全面安全生产巡查,巡查区市8个,区市部门70个,延伸巡查镇(街道)74个、重点企业101家,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巡查情况报告,督促问题整改,解决了一批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出台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试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可监控、可查询、可追溯。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有670家企业建起双重预防体系,其中,全市43家非煤矿山和242家工贸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部建成,421家化工企业已建成385家。出台了《安全生产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联合惩戒和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实施程序》,强化安全生产诚信约束。 (三)坚持常抓不懈,严查细管更有效。围绕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高风险点和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安全监管整治力度,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在危险化学品方面,深刻吸取江苏响水嘉宜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压茬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紧急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工作,全面摸排安全风险情况,强化重大危险源管控。完成了省级化工园区申报认定,出台了《威海市支持化工生产企业搬迁入园实施办法》。今年1月,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三批园区名单中,我市申报的文登区、南海新区化工园区和临港区塑料助剂化工园区全部上榜。在建筑施工方面,强化集中整治和预警排查,去年以来,集中整治建筑施工项目1715个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773份,停工整改通知书363份,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4626次,处罚企业177家,对132家企业和21名个人进行了信用惩戒。同时,在消防、交通运输、城市安全、校园、旅游和海洋牧场、非煤矿山、特种设备、防汛、森林防火等领域也都加强了安全监管,全方位强化严管、严查、严治、严处的整治攻坚态势。 (四)坚持夯实基础,能力建设更加强。抓好“五个一”。一是成立一个办事机构。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都成立了防灾减灾管理机构,初步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二是编制一套应急预案。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全部编制了应急预案,将各类自然灾害都纳入预案处置范围。三是搭建一个综合预警平台。依托气象业务和气象预报发布系统,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四是储备一批物资装备。采取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五是建设一批避难场所。出台了《威海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目前,全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260余个,安装各类标志1500多个,可容纳避难人口200余万人。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和“放管服”改革深化,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特别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监管点多面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安全生产任务艰巨。 (二)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隐患排查不严格、培训实效性不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获取新的规范标准能力不足,现场管理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脱节。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不能有效辨识安全风险,缺乏应急常识,安全技能不高。 (三)海上安全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我市是海洋大市,处于海上南北大通道,渔船传统作业渔场与商船习惯航线交叉重叠,商渔船碰撞事故时有发生。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发展较快,海洋牧场建设目前没有国家和地方标准,用于环境监测、牧渔体验、生态观光的海洋牧场平台仅有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个别钢质平台获省渔政执法总队发证登记,海洋牧场及其平台安全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四)调研检查中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风险。一是部分学校建筑因历史原因未通过消防验收和综合验收,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检查4所初、高中学校,有3所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三是全市现有气瓶20多万只,其中液化石油气钢瓶12万只,监管难度大。四是农村使用报废液化石油气钢瓶现象屡禁不止,个体气贩子违规大罐倒小罐,存在安全风险。五是老旧电梯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三、几点建议 (一)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突出海上安全、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化问题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机构改革相关职责调整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配合,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缝隙。建议政府明确牵头单位,建立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海洋牧场及其平台安全监管,积极参与海洋牧场及其平台有关标准制订。贯彻实施《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对部分学校建筑未通过消防验收和综合验收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要妥善予以解决,对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问题要抓紧整改,对即将到来的暑期要做好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二)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鼓励引导企业研发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降低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 (三)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微信等平台广泛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强化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要加强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庆祝建国7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