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力打造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建议 | ||||
| ||||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成为全市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点。2018年,临港区成功获批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德国马夸特、德国威汉、丹麦巴赫复材、意大利水性涂料等一系列对欧项目全面开花,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合作基础。建议市级层面加大统筹谋划、精准突破对欧合作,把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成全市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特色品牌之一。 解决方案: 一是加大市级统筹,构建“五个一”合力推进机制。结合城市国际化战略,把打造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提上全市双招双引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借鉴全市高端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建立市级层面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更好地发挥上下联动、部门齐动的工作合力。 二是突出核心板块,巩固放大临港区特有优势。把临港区作为核心区,推动对欧高端产业、新型城市综合体、科研平台等资源优先向临港区布局,并在专业服务机构、土地供给、对外推介、产业基金以及综合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同时,坚持差异化布局,探索实施“飞地经济”机制,切实将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成产业聚集区、示范样板区。 三是强化服务配套,着力打造与对欧合作相匹配的高质量营商环境。在综合配套方面,加快配套国际教育、高端医疗和住宅等设施,更好地契合欧洲企业需要;在人才人力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补贴政策,在高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中设置德语专业,并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为欧洲企业定向培训高素质产业工人;在环境打造方面,结合“三城联创”,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品牌、质量等体系,让欧洲企业可以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常务副主任、工委副书记 王文) 答复内容: 王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聚力打造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建议》代表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临港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立足威海对欧全方位合作优势,高水平聚集欧洲高端产业、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和要素,推进中欧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上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务局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协助临港区加强对欧合作,加速“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精准突破对欧合作,夯实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产业基础、人才基础、配套基础。 一、高水平谋划总体布局。指导临港区工信局编制完成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规划并组织通过专家评审,核心区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要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城市服务三大主体功能,到2020年初显雏形,到2035年全面建成,在中欧产业合作、企业合作、教育和人才合作等方面实现明显成效。为推动合作区纳入国家发展大盘子,我们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多次汇报对接,并正式行文上报《关于推荐威海临港区创建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请示》,鉴于临港区已具备创建合作区的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为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集群和示范带动效应,为我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新样板、新经验,特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给予重点支持,并予推荐转报国家工信部,争取工信部正式授牌。同时,将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办事项和全市双招双引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市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齐动的工作合力。 二、高强度开展对欧招商。一是开展对欧招商和投资促进活动。6月份,由市委王鲁明书记带队,我市经贸考察团赴比利时、德国开展招商推介、经贸对接活动;积极协助临港区在欧洲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向德国路德维希港市市长及经济部门推介临港区营商环境和投资优势,并成功协助组织临港区在路德维希港市召开投资环境推介会,向到会德方政商界积极宣传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合作优势,取得良好效果;协调推进临港区参加马夸特全球研发中心开业仪式以及以及相关拜访活动;协助临港区商务局拜访我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孙从彬总领事,推介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产业优势和优惠政策,寻求领馆在投资合作方面的支持。二是利用中欧交流合作载体平台积极宣传推广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充分利用德国汉诺威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第七次全体会议、山东省-巴伐利亚州中小企业合作平台、比利时法兰德斯中国商会年会、慕尼黑山东省十强产业推介会等载体,对合作区产业优势、优惠政策、合作前景等展开宣传对接和交流合作,积极与欧方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优势产业集群建立联系;与欧中投资协会、瑞中商会、奥中商业协会、德国国际技术转移联合会、维尔兹堡ETL税务师事务所、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德国)中小企业中心等机构在日常交流中对合作区进行宣传,协助临港区打造与对欧合作相匹配的高质量营商环境。三是积极邀请客商考察临港区。邀请组织部分客商前往临港区进行商务考察合作,联络中法关系协会周兴会长及法国C2和CGK集团总裁盖兰·齐切里特先生在4月组团参加威商会并前往临港区考察冰雪运动项目;邀请法兰德斯中国商会行政总裁宋惠安等考察临港区,并就医疗企业等产业合作进行交流等。 三、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一是支持合作区重点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涉及临港区的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威达机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的拓展纤维、浩然特塑、多晶钨钼、中玻科技,以及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的东方神参、天参密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产业集群的开泰体育、海明威钓具等重点龙头骨干企业,上半年推荐君乐轮胎入选第二批山东省瞪羚企业,推荐浩然特塑参加全省首批准独角兽企业答辩。二是推进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建设。产业园一期6栋建筑全部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装修,与8家膜相关企业及项目达成初步入驻意向,对拟引进高端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膜的产业化项目开展评审工作。推动浩然特塑与欧洲膜学会、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膜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研发膜相关材料,在7月9日至10日在我市举办的2019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期间,邀请浩然特塑技术总监进行专题报告,与来自欧洲膜学会的欧方专家就膜材料制备等对接交流。三是加大产业基金支持力度。围绕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设立子基金和1亿元的天使创投基金,实现基金对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扶持领域全覆盖,重点为种子期、初创期项目或企业进行投资扶持,并指导临港区积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或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种子基金等相关的产业基金。 四、高标准引进培养人才。一是打造品牌引进人才。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理念,举办“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赴德国等持续开展“智汇威海”海外引才活动,推动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落户我市,打造常态化国际化招才引智品牌。去年10月,我市承办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邀请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858名高层次人才参会,成功对接医疗器械、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人才合作项目73项,实现承办国际人才盛会的重大突破。二是拓宽市场化引才渠道空间。组织企业走进德国、以色列等人才技术密集地区开展“智汇威海”创新合作交流活动,全球布局11家海内外引才工作站,铺设海外招才引智“快车道”,靶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企业全职引进的产业紧缺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的工作补贴,对柔性引进的产业紧缺人才给予用人单位最高10万元引才补助。三是支持威海技师学院深耕国外资源,打造专业化、高端化职业培训模式。与威海技师学院赴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平度技师学院考察学习,引进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并签订合作协议,在莱茵科斯特培训基地组织4人次的教师培训。目前已完成招生工作,共有70余人报名,将进一步筛选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中德双元制培训班。该培训班模式设置契合欧洲企业需要,定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将为落户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欧洲企业定向培训高素质产业工人。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密切跟踪对接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申报进度,力促年内工信部授牌,为推动合作区建设夯实基础、擦亮招牌。同时,密切会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广泛开展产业招商、人才招引、职业教育、配套建设、政策支持等重点工作,突出核心板块,巩固扩大临港区特有的对欧产业合作优势,切实将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成中欧产业聚集区、协同创新区和示范样板区。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信局 2019年8月5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