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9年
关于充分发挥低龄退休人员余热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3-11 14: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面对愈发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如何加快开发准老年人力资源,如何鼓励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一线技工延长工作年限,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并缓解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瓶颈制约。

一、低龄老人目前状况。国家现行的“男六女五”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出现了不少老年人或者是准老年人,他们从身体还是工作能力,仍可以做一些工作。但不少退休人员想重新再就业时,却发现供其选择的岗位少之又少,只能被迫在家“休业”。据了解,社会上除了有一技之长,或者非行政岗位的,老年人再就业确实很难。用工单位不是怀疑他们的能力,而是企业不愿意承担一定的就业风险和法律保障。一旦出现工伤和意外伤害现象,缺少国家和企业相关法规保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能感受老同志的确有很多独特优势,能吃苦耐劳、本分踏实,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以及一定的社会资源,这些对于企业也是难得的财富,让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有利社会,而且可使本人身心愉悦,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社会用工难和缺少一线技工的难题,这是利国、利企、利本人的一件好事。我们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对本单位年龄不太大,愿意继续从事工作的退休人员,尝试了批量返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认为面对愈发严重的老龄化社会,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线技工延长工作年限,应当引起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潜能。

二,应对老龄化的几点建议。如今老龄化已是全球趋势,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已成为老龄化国家的共识,其就业途径主要有志愿服务、再就业、创业三种。我国在老年人退休后法律条文和就业政策上,只有宏观规划,尚无具体可操作规定和社会体系建设。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再就业成为了老年人退休生活的主流,并且法律制度健全,值得我们借鉴。据日本2015年退休人员调查报告显示,65-69岁的退休人群就业率高达44%。相比创业,日本为帮助老年人再就业而打造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更为完善。比如,早在1971年就颁布了《高年龄者雇用安定法》,并于2013年修订;对雇佣老年人的企业给予各种补贴;在全国广设老年人才中心和老年就业支援窗口等。而近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再就业高龄者实行的是领取政府补贴,这些老人活跃在出租车、公共服务等很多领域,服务热情、性情开朗,精神状态非常好。  

而在同样老龄化严重的我国大陆地区,虽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提上议程,但老年人才信息库、老年人再就业技能培训、老年人劳务权利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机制与支持举措尚未同步完善。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未雨绸缪,早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友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荣成成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车宏志)



答复内容:

车宏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低龄退休人员余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低龄老人目前状况。低龄老人是指已经退休、年龄在70岁以下的老年人。低龄老人大多希望继续参与社会,这部分人群数量庞大,思想活跃,分布广泛,有较多的技能和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承上启下,他们生活能够自理,有一定的经济和精神需求。根据2018年底数据,威海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72.6万人,老龄化比例为28.31%,居全省首位,其中60至70周岁老年人数为42.7万人,占老年人比例58.8%。低龄老人占老年人一半以上。让退休的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不仅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高层次的人才继续发挥他们的巨大价值。许多国家对低龄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都很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和经济成本都很高,退休的低龄老年人才可以说是巨大的财富,但是我国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并不乐观。据我国2002年的人口统计年鉴资料显示,虽然我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却偏低。低龄老年人仍在从事工作的人数仅占低龄老年人口总数的35%左右,特别是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率仅为22%,远远低于同时期的日本低龄老人就业率60%和印度低龄老年就业率58%。

二、相关政策。如今老龄化已是全球趋势,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已成为老龄化国家的共识,其就业途径主要有志愿服务、再就业、创业三种。我国在老年人退休后法律条文和就业政策上,只有宏观规划,尚无具体可操作规定和社会体系建设。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再就业成为了老年人退休生活的主流,并且法律制度健全,值得我们借鉴。据日本2015年退休人员调查报告显示,65-69岁的退休人群就业率高达44%。1971年就颁布了《高年龄者雇用安定法》,并于2013年修订;对雇佣老年人的企业给予各种补贴;在全国广设老年人才中心和老年就业支援窗口等。而近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再就业高龄者实行的是领取政府补贴,这些老人活跃在出租车、公共服务等很多领域,服务热情、性情开朗,精神状态非常好。

我国虽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提上议程,但老年人才信息库、老年人再就业技能培训、老年人劳务权利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机制与支持举措尚未同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六十九条规定:老年人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安排老年人从事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积极调研,协调相关部门推出相关政策,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友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目前我市的经验做法。目前,我市广辟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途径。把老年人组织起来,从事维护社会治安,疏导交通,协助基层组织建设,参与市场管理,调解民事纠纷,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计划生育和协助移风易俗等服务社会的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渠道,广泛宣传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宣传老有所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积极支持老年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老年人老有所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让身体还健康的低龄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比如威海市卫生健康委从2018年开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目前部分家庭医生是低龄老人,他们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扎实,而且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巨大能量释放是持久的,即便到他们退休的时候,知识和技术产生的边际收益仍然没有结束。二是结对帮扶,和谐邻里一家亲。在鲸园街道北港社区有这样一帮热心的低龄老人,他们帮助高龄老人打扫家务,或是给老人送饭送菜等,自发地结成了帮扶对子,你帮我,我帮你;除此之外,社区的老人们也常常聚到一起出去郊游、唠家常,或是由社区开展邻里茶话会等活动,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三是组成“银龄帮帮团”,老人间互助互爱。荣成市崖头街道河东社区,志愿者们自发成立了“银龄帮帮团”,倡导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拿出自己闲暇的时间去高龄老人家帮忙,生活上帮忙跑腿购买生活用品,打扫卫生、做饭,情感上陪伴,还常常坐到一起聊家常,定下了固定的帮扶对子,感情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好。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我市根据国家、省里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促进低龄老人人力资源开发。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作为我市老龄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规划,对行之有效的政策要继续贯彻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要及时修改完善,对一些政策空白点要认真研究补充。不再限制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制定鼓励凡是有利于富省强民的各种社会劳动都可以自愿量力参加的相关政策。新闻传媒及时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对于老年人和老年人力资源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多宣传老年人再就业的成功案例,以此鼓舞更多老年人运用自己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努力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7月1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