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进旅行社为研学服务的建议 | ||||
| ||||
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如今各地研学旅行活动陆续展开,也有许多旅行社纷纷试水,准备参与到研学旅行的活动中,但是,如何做好研学旅行,市场上的研学课程纷纷出台,各种的有关研学导师的培训也是如火如荼的发展壮大,如何做好研学旅行呢?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能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部等部委公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各地风起云涌般掀起了一股热潮,各种的研学旅行机构,各类的培训班令人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高端,一个比一个深入,各种的宣传介绍更是让老师家长眼花缭乱。 应该承担游学之中的“游”功能的旅行社企业措手不及,仓促上马,把常规的旅游行程变化一下就成了研学之旅,更有许多机构,没有取得合法资质,凭借多年与教育系统的关系,凭借着家长的盲目信任,直接打出研学旅行的旗号,用所谓的高端的活动来为自己造势,这类情况在最近几年家长们反应非常强烈,进个国外知名高校拍个照,就成了国际研学。一些研学旅行的项目成了一块肥肉,都在想抢食一口,而能够踏踏实实去研究,去落实的确非常难得。 许多有思想有实力的旅行社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研学旅行无疑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对于研学旅行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还在摸索之中,对于各类的研学导师培训趋之若鹜,企图迅速让自己成为研学旅行的领头羊。作为旅行社企业参与研学旅行有哪些注意呢? 一、学生为中心,多种形式并举 研学旅行作为纳入教学规划内容,其所占时间是正课时间,也就是在学习期间的规划,这就需组织者在时间节点上考虑多种因素去选择。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去对内容做优化,对活动范围的界定也是确定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生在周边,中学生或远行,不同年级不同方向,但是本身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作为旅行社来说,要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年级特点,与学校联合设计出不同距离不同场景的旅行目的地,供学校设计研学产品的落地。 二、学校是研学旅行的主体单位,旅行社只是承担研学旅行中保障服务 作为研学旅行的主体,组织者自然是学校,从管理到课程设计,都应以学校为主,而旅行社的作用主要做好服务保障,不要企图越俎代庖,以为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教育工作者,这里缺失的教育基因不是短时能够补缺的。认清楚自己的定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与教育单位形成一个合作关系。在整个研学旅行过程中,旅行社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很大,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安全。 三、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不挂羊头卖狗肉 扎扎实实的从教育入手,从人生的基本做起,用素养培养来实现主题。不空泛,贴近生活,贴近课堂,许多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研学旅行得以实现,让学生们提高生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还要加入研究能力,无论是在星空中观望星座,还是在进入工厂、企业等单位去参观,都能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变得立体,变得可触摸。提高学习兴趣。一般来说,作为地接旅行社,对于本地资源熟悉了解的程度较高,有着独有的优势,不仅山川江河是资源,也要注意到更多人文资源。 四、扩大视野,用另类的思路去赢取支持,扩大支持资金,减轻家庭负担 研学旅行需要成本,如何挖掘资源渠道,不是缩减成本而是扩大支持面,通过社会力量来补充资金不足,不去过多依赖于家长,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家庭的支持,家长的拥护。 (威海市飞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世刚) 答复内容: 尊敬的李世刚代表: 感谢您对威海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如何推进旅行社为研学服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和山东省等12部门印发《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发〔2017〕2号)以来,我市启动了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为规范、扎实、有效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市教育局与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和共青团共同研究制定了《威海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研学旅行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规划与实施、服务与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规范我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起到了积极指导和引领作用。 一、加强组织和管理 一是成立市、区(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市区两级分别成立由市、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文化和旅游、发改、公安、财政、交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林业、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市及区(市)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成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小组。各中小学由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研学旅行实施工作小组。三是规范选择研学旅行承办方和供应方。各中小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工作,要严格按照《威海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承办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试行)》,遴选适合本学校研学旅行的承办服务机构,承办方负责采购供应方。四是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各学校于每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完成本学年研学旅行总体规划,上报区域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备案。各学校单次研学旅行活动的方案,至少要提前两周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门备案。 二、做好规划和实施 一是统筹规划部署。中小学校应当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中心,与德育、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要做到工作有计划、外出有方案、应急有预案、行前有备案、结束有总结。二是树立课程体系意识。要对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进行科学论证,因校制宜,形成体系,切忌零打碎敲、临时动议。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安全教育基地等,利用“行走齐鲁”研学旅行平台、威海市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和威海市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在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科学探索、生态环保、综合实践、艺术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统筹设计,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三是精心设计研学旅行主题和线路。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课程实施和学科教学的实际,对每次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管理评价等进行整体设计。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以“服务学生成长、解决学习困惑”为原则,做到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承办机构要根据学校需求,科学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区(市)内、市内、国内、国外多条研学旅行路线和研学内容,突出研学旅行的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杜绝商业化、低层次的研学旅行,严禁将单纯的旅游活动、娱乐活动替代研学旅行,避免“只旅不研”“只旅不学”现象。四是做好学法指导。研学前,学校要上好研前指导课,对学生选定研学问题及研究方式进行指导;研学中,指导学生围绕主题,通过调查、访问、参观、体验等实践活动,深入探究,边旅边学;研学后,通过研学报告、演讲汇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分享研学成果,让学生真正在研学旅行课程中获得成长。五是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应以学校为主组织,以课内时间为主开展。各学校研学旅行应当依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和季节特点,原则上安排在每年3月初至11月底进行,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 三、重视服务和保障 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通过公路、水路、铁路出行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严格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二是建立安全出行保障机制。教育、文化和旅游、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参与制定《威海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承办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试行)》,分别抓好学生安全教育、游览、住宿、交通、饮食、安全保障等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威海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真诚欢迎您继续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威海市教育局 2019年7月16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