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19年
关于建设我市蓝色精品旅游带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3-09 14:2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的需求,国家相继出台了旅游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赋予了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任。省委、省政府也相继印发《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为我市打造人类宜居的休闲旅游的滨海城市指明了方向。

我市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近几年,我市在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时,坚持海陆统筹、联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瞄准前沿领域、夯实合作平台,着力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强化港口拉动、功能支撑,着力构建陆海联动保障体系,绘就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宏伟蓝图,打造蓝色经济新动能聚集区,做出了喜人的成就。

我市作为滨水城市,有着独特的享誉国内外的渔家文化以及海洋文化,闻名于世的秦皇遗址、赤山文化、妈祖文化、渔猎垂钓文化以及刘公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等,已经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优美的自然环境使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盛名享誉国内外。

虽然这几年我市在打造沿海蓝色旅游带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从接触到的游客反映的需求来看,尽管休闲渔业和休闲垂钓旅游业发展较快,游艇旅游发展仍然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而且也与我市人类宜居城市不相适应。因此,建议我市要发挥威海海洋优势,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旅游+游艇”,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探索游艇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休闲垂钓业与游艇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放大游艇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

游艇产业不是狭义的游艇制造业,而是广义的应该涵盖滨水旅游、休闲垂钓、海洋牧场等行业在内的产业链。包括旅游景点规划布局、游艇俱乐部管理运营、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建设和滨水体育运动中心开展以及游艇等水上装备研发制造及休闲垂钓渔具销售展示交易和会展设施和会展经济的支撑等等。

要围绕蓝色海洋精品旅游带的要求,在全域旅游的大框架下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做好游艇旅游码头布局、俱乐部的建设和游艇旅游与区域旅游资源的融合、旅游路线的设置,游艇旅游与房车等休闲旅游的融合,游艇旅游资源与宾馆以及游艇俱乐部的休闲住宿环境的融合;游艇和休闲垂钓制造业的建设,包括游艇制造研发、水上休闲装备制造销售和游艇市场的开拓等平台建设;游艇会展和游艇赛事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拉动力的分析等等。

(荣成石岛国际旅行社经理  刘文娟)



答复内容:

尊敬的刘文娟代表:

您提出《关于建设我市蓝色精品旅游带的看法和建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威海旅游业发展的关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我们正在努力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系列工作,着力提升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结合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答复如下:

一、做足规划引领,培育产业新优势

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将海洋旅游纳入旅游产业整体布局。制定完成了《威海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幸福海岸、山地休闲两条旅游带,统筹规划滨海旅游业。上半年,我们启动了《威海市游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谋划布局全市游艇旅游全产业链条,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游艇旅游发展格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14年委托威海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威海市帆船、游艇码头布点规划研究》,通过规划在中心市区总体形成“中心引领、四点支持、沿海预留”的码头空间布局。威海海事局立足海事职能,按照规划和市政府要求,推出《威海海事局扶持游艇产业发展的12条具体政策及工作措施》,从游艇制造、游艇驾驶员培训、游艇产业发展等给予支持。2019年,威海海事局牵头制定了《威海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针对海洋牧场、休闲旅游船舶从经营、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二、推动“游艇+”业态,创造旅游新体验

一是 “游艇+海岛”方面,刘公岛景区推出了环岛游船项目,同时由旅游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与威海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威海老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推进威海齐东帆船(游艇)俱乐部建设,着力发展体育赛事承办、帆船竞技培训、帆船游艇管理、航海文化推广、帆船和游艇旅游观光等综合休闲旅游项目。此外,小石岛景区推出了海上观光体验产品,海驴岛也推出了环岛游产品,推进鸡鸣岛海岛深度开发。二是“游艇+海洋牧场”方面,协助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荣成海洋牧场提升规划》,该规划对海洋牧场开展游艇旅游,以扩大旅游产业链、深化旅游价值链做了很多规划布局。目前我市爱伦湾、桑沟湾、东楮岛海洋牧场都有通过休闲渔船、小型游艇开展海洋旅游项目,桑沟湾正在策划建设游艇俱乐部。三是“游艇+垂钓”方面,引导涉海A级旅游景区、休闲渔业企业发展“游艇+垂钓”产品,小石岛3A级旅游景区目前拥有13艘休闲渔业游及出海垂钓船艇,大力发展出海垂钓产业。目前,我市拥有8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占全省的61.54%; 3处省级休闲海钓船研发制造基地,占全省的25%,创建了全国唯一的“中国休闲渔业之都”。四是“游艇+会展(渔具)”方面。市贸促会利用渔具博览会的平台,逐步引入了游艇企业参展,2018年在展会名称上突出了游艇及海上装备改为 “中国(威海)国际钓具、船艇暨户外用品展览会 ”。2019年参会的各类企业达到500余家,观众3万余人次。

三、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利用首届威商大会等推介会平台,制作宣传折页、招商手册等,强化海洋旅游招商和推介。目前全市共有在谈文化旅游项目18个,规划总投资721.6亿元。通过与深圳宝能集团、上海复星集团、深圳正威国际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对接洽谈,初步达成了十多个合作意向。积极打造游艇旅游、休闲渔业等海洋旅游精品项目,指导赴桑沟湾、爱伦湾等海洋牧场提档升级,鼓励姚家湾旅游、那香海游艇小镇发展海上旅游项目,发展以海洋为主题、以亲海为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二是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将海洋旅游产品列入推介PPT和产品线路进行重点推介,2016年以来,先后12次赴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开展旅游促销活动,重点宣传推介爱伦湾、桑沟湾等海洋旅游精品产品,邀请俄罗斯28家旅行社和媒体记者、威海市20多家旅行社和媒体记者到我市采风。三是完善住宿设施配套。完善高品质酒店等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倪氏海泰大酒店获评五星级旅游饭店,引进温德姆旗下豪生酒店品牌,高区希尔顿酒店、荣成玥儿湾君澜酒店等高品质酒店建设有序推进,海洋旅游住宿品质不断提升。四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加快威海智慧全域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在手机端汇集旅游信息、行程规划、产品预订等多重功能,实现“手机带你游威海”,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大力发展游艇旅游等海洋旅游项目,重点策划招商金线顶游艇码头。依托千公里海岸线资源,对海滩、海湾、海岛、渔村等旅游资源和滨海旅游产业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围绕国际海水浴场、半月湾风景区、东部滨海新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南海新区、乳山滨海新区等主要滨海资源形成滨海旅游线,深度挖掘海洋文化,突出打造泓泰海上休闲平台、东楮岛海草房、烟墩角天鹅湖、小石岛、小青岛、南黄岛等各具特色的亲海体验旅游产品,打造蓝色海洋精品旅游带。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 7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