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20年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先行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南延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3-22 09:5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临港区作为全域威海的几何中心,战略节点意义突出,不仅本身是同城化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更是联通南北、辐射周边的重要枢纽。从城市发展的已有成效看,全市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比北部中心城区和南部文登区,临港区因起步晚、底子薄,目前仍是城市南延的一个短板。建议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在规划、布局、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以公共基础设施先行,带动临港板块加速突破,支持其更好发挥中心节点作用,深度融入和服务同城发展。

解决方案:

一、进一步优化对临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配置。近年来,临港区在加快突破城市化短板中,对标市区、加大投入,高标准实施了社区、学校、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工程,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建议市级层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着眼临港区处于城市南延的中心节点,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倾斜,科学规划布局、优先支持建设与精致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场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临港区重点突破。比如,临港区引进的北京医院威海分院项目,建成后能让我市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建议市区两级同步配套扶持政策,给予明显优于其他医院的政策扶持,以最顺畅、给力的机制推动项目早日建成,用精致的民生工程推动精致城市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临港区交通设施布局的枢纽作用。今年,威海市建立了市级统筹管理、市区分级负担的新型公交管理机制,推动了全市城乡公交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以往公交运营按照“谁开通、谁负担”的原则进行,造成部分主干线路重复设置、财政重复支出的问题。建议在此次公交线路整合中,采取骨干线路发展大站快线,区域线路发展公交支线、微循环的方式,实现区与区之间的快速通达。同时,建议在规划实施一系列重要交通设施项目中,进一步重视和强化临港区连通南北、联动周边的枢纽作用,比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当把临港区作为一个关键连接点来打造,与正在规划的客运枢纽站衔接起来,更好地加速南北一轴人流物流商流汇聚、流通,带动产业隆起、城市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对临港区基础设施配套的支持力度。临港区着眼精致城市需求,在公共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配套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与精致城市更高要求相比,还有很多短板要补。建议市级层面能够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在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给予临港区更大倾斜和支持,一些重点工程优先考虑在临港区落地实施,既能够很好地提升该区域基础配套能力,也有利于更好地辐射服务周边区域。

(开泰体育用品制造(威海)有限公司中方经理、运营总监王冬欣)


答复内容:

王冬欣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公共基础设施先行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南延的建议收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水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体育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今年4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编研完成《威海市东拓、西展、南延城市发展架构研究》,明确了我市“以主城区为核心,东拓、南延、西展”的空间发展战略,临港区处于“南延”发展的重要组团,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这一研究成果对推动临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中心城区与临港区对接连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优化临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北京医院威海分院项目建设,将其纳入2020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范围,发行额度6100万元,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北京医院威海分院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总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期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拟建床位1000个,建成后将为临港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大文化服务设施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34亿元,用于支持临港区实验学校、天亿学府棚改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有效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目前正在实施威高临港文化广场建设,项目除商业部分外,还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大型剧院和多功能展览厅、排练厅、培训室、创作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预计7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快推进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公园绿地等合理建设休闲健身场地,加快“一河两岸”运动旅游休闲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场地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新李俚线、山马河南、中韩路、香水路等绿道建设,新增绿道8公里,有效满足了群众运动休闲生活的需要。

二、强化临港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公交设施建设。认真贯彻《威海市城乡公交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以连接各区的主干道为依托,积极打造大容量快速公交线,中心城区与临港区的公共交通进一步通畅;以各区主干线为依托,积极打造公交主干线,并向周边辐射形成支线及社区微循环线,进一步提升公交快速通达能力。2020年临港区新开通212路、临港旅游1号线、2号线等3条公交线路,在建停保场1个,计划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7辆,公共通行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威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已进入省级初审程序,规划方案已通过省工程咨询院专家评审。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串联临港中心城区、高区、环翠区、经区和文登区五大组团和城市重要功能区,在临港区段长约4公里,拟建设江苏东路站、开元东路站、台湾路站、草庙子立交站和草庙子车辆基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临港区连通南北、联动周边的枢纽作用。积极推进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拟在桃威铁路草庙子站原有货运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增加客运功能,强化草庙子站在全市市域(郊)铁路中功能定位,提升临港区群众普速列车出行体验。

三、支持临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道路设施建设。目前临港区与中心城区主要依靠S202、青威连接线2条通道,根据城市“南延”发展战略,将规划新建G18绕城高速、晴山路、双城路、疏港路等4条通道。积极实施区内道路建设,2020年计划新建银川路、新苑西路、南大疃道路、嘉和路南延道路、电子产业园东西路等5条道路,进一步改善辖区交通状况。加快给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香水路、新疆路、嘉和路南段等8项给水工程,增加供水管网约8公里;新建浙江路、银川路、香水路等12项污水管网工程,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约11公里;在建临港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处理规模3万立方米/日,计划2020年底前完工。实施城市供暖保障。目前威海市南郊热电有限公司能够保障临港区供暖需求,2020至2023年我市计划利用华能电厂工业余热供暖面积1270万平方米,远期规划利用石岛核能参与供暖,释放出市区供暖负荷后将根据临港区发展及供暖需求,通过统筹调配供暖机组、连接市区高温水等方式予以保障临港区供暖。实施城市供气保障。目前港华燃气公司承担临港区天然气供应服务,共在辖区铺设各类管网约380公里,基本辐射全部用户,完全能够满足区内各类用户用燃需求。港华燃气公司将根据临港区发展需要,及时跟进敷设相关天然气配套管网建设,更好服务于临港区发展。

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6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