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建议>2020年
关于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3-22 10: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建议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物流要素配置、资源整合、组织方式变革,有助于我国提高国际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按照规划,2020年将建设3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2025年将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2019年9月,首批包括青岛、天津、营口在内的23个物流枢纽进入建设起步期。

威海毗邻韩日,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在中韩尚未建交的1990年就打通了对韩海上通道,而后开通威海-日本等多条航线。经过近30年的发展,威海对韩日贸易繁荣,产业基础较好,2019年1-10月份,威海对韩贸易额为358.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的30.6%;对日本贸易额为12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的10.9%,威海对韩、日的贸易额近乎全市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

威海物流因贸易而兴,具有成熟的运行网络。威海物流起于海运,发展于空运、陆运,成熟于海空联运、空空联运、海铁联运等综合物流模式,城市存量物流枢纽设施初具规模化。2019年1月,威海市启动“四港联动”项目,在省市两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中韩物流企业的积极推动下,项目在模式从最初的海空单一联动,向海港、空港、铁路港、内陆港全面联动、多式联运发展,成为威海、山东联通东北亚乃至世界最便捷的通道。

威海对韩日贸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2019年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明确了将通过深化合作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谈判,以及共同开展“中日韩+X”第四方市场合作,尤其加强在医疗、养老、环保、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威海作为韩日桥头堡,三国深化合作将刺激进出口贸易繁荣。

为此,在2020年-2025年,充分利用威海毗邻韩日的区位优势,依托威海港口对接国内国际航线、铁路和港口等网络,建设立足威海、面向东北亚、联通世界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有效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威海参与东北亚地区乃至欧美、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资源配置,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解决方案:

按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要求,威海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繁荣区域化大市场。一是借助“威海国际食品博览会”和“威海渔具展”等重要会展,衍生发展跨境电商、日用品、国家物流枢纽高峰论坛等展会活动,促进威海贸易与东北亚采购渠道接轨,为物流行业培育市场。二是促进威海与韩国、日本口岸执法机构加强合作,通过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保税等作业模式,助力威海的电子电器、服装、船舶、机械设备、水海产品、家具等产品走出威海,吸引韩国、日本的电子电器、金属制品、塑料原料、钢材、电线电缆等产品走进威海,进一步繁荣区域贸易往来。

二、构建专业化大平台。一是依托“四港联动”项目搭建多式联运平台。以“日韩-威海-欧亚”东西双通道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获评“山东省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契机,借鉴成都、重庆、西安、营口等地经验,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扶持网络成熟、模式全面、经验丰富的旗舰型物流企业,整合优化物流枢纽资源,快速推进中欧卡车航班、中韩整车运输、中日韩海陆海高速物流通道等新模式、新业务发展,强化面向东北亚、欧亚、东南亚的“水、空、公、铁”多式联运支撑体系,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中凸显竞争优势。二是依托威海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优势,搭建跨境电商创新贸易服务平台。通过政策支持、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物流企业强强联合,通过信息互联、优势互补、渠道互享,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国际快件、进出口保税集货等各类跨境物流业务。

三、畅通国际化大通道。物流通道作为物流平台重要组成,其运行体系完善程度影响着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效率,首批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城市,很多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和物流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提升货物周转效率。从物流基础看,我市海上、空中及陆运网络虽初具规模,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为此,我市应参照入围城市的经验做法,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参与”的原则,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倾斜,引导支持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加密海上航线、空中航班、陆运网络,打通中日韩高速海陆海、中欧化工汽运运输、中欧卡车汽运运输、韩中欧海陆联运、日中欧海陆联运等国际通道,实现与国内、国际综合交通体系衔接发展,构建东至韩日、北至东北亚、南至东南亚、西至欧亚的东西南北环形大通道,提高物流渠道的中转效率,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四、完善综合化大配套。随着5G、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合,智慧场站、无人仓、物流机器人等智能化、绿色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速。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指导意见,我市应完善规划和用地支持政策,通过灵活的土地政策,推动物流资源向有市场需求的物流主体聚集,改造优化威海智慧物流园区、智慧场站,配套建设集运输、堆存功能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中心,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组织,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和交易成本,推动威海构建对外开放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国外运华中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刘福)

答复内容:

刘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围绕稳步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加快提升物流运行质量、积极培育物流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深入谋划,大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1、运作欧亚国际运输班列,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十三五”以来,以构建东连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目标,向南开行韩威广越海铁联运跨境集装箱运输班列;向西开行“潍威韩”海铁联运冷藏集装箱班列和威海-德国汉堡铁路集装箱国际货运班列、威海港-德国杜伊斯堡港海铁联运两条中欧班列以及威海至塔什干中亚班列;向东开行威海-韩国群山集装箱直航线;向北开行威海至乌兰巴托中蒙班列。目前我市开行中欧中亚班列每周共计3班,2019年已累计开行65列、5168标箱。今年,我市实行“国际箱+内陆箱”“铁路箱+自备箱”并行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货物通过威海过境到欧亚等国家,稳定开行中欧中亚中蒙国际班列,保持每周2班左右的常态化运行。上半年,我市完成货运量33.26万吨,同比增长14.52%。

   2、强化“四港联动”交通支撑,推动多式联运全方位发展

山东中外运亚欧物联网运营有限公司“‘日韩-威海-欧亚’东西双通道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围第三批山东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群山明珠”号大型客货班轮投入运营,与去年新增的“新石岛明珠”轮共同执航石岛至韩国群山航线,客货载运能力提高一倍。威海机场上半年完成货邮吞吐量3000吨,在全力做好威海至仁川国际货运包机每周4班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我市还开通山东航空“客改货”威海至仁川每周6班的国际货机航班,开通威海至温州每周6班的国内全货机航班。

   3、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威海海上物流通道

威海至青岛首条“港-港”双向对开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威海-青岛-连云港”集装箱航线开通,形成威海港与青岛港海上航线、陆上班列并行的物流运输通道。今年,又新开通了太仓、日照、烟台3条内贸航线;新增“润晟1”轮、“营海28”轮加密青岛支线,推动“营口-威海”“潍坊-威海”“锦州-威海”3条航线实现每周常态化运营。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 1819.1万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58.3万标箱,同比增长24.1%。其中威海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9万标箱,同比增长28%。

您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具有针对性,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建议,积极与交通运输部公路发展研究院沟通合作,申报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际物流枢纽。参照入围城市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畅通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一是加快推进中韩整车运输试点工作。中韩整车运输是畅通两国间物流通道的关键环节,试点工作包括中韩陆海联运第二阶段谈判过程、协议达成及工作方案的实际运行。2020年,我们将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协调配合省厅、交通运输部,积极开展相关运输企业试点运行并取得实际效果。中韩整车运输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进一步扩大中韩双边贸易投资,提升物流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效促进两国间货物、资本、人员的自由流动。

二是加大对外物流通道拓宽力度。在空港上,借助威海对韩区位优势,加密首尔、大邱、清州航线,逐步开通其他韩国城市航线,实现对韩国际机场全通航,最终建成对韩区域中转枢纽。在港口外贸航线方面,持续加密日、韩航线,不断扩宽拓宽威海至日本、韩国的海运通道。在港口内贸航线方面,继续稳定、加密渤海湾、辽东湾现有航线,以航线为纽带,打造威海港航线全新布局,推进内外贸中转港建设工作。

三是努力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加快培育协调高效的物流运营主体,推动物流要素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支持中外运、威东航运等一批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以“四港联动”为契机,开展国际道路运输业务。推进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威海港多式联运服务中心以及威高物流园等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夯实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基础。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手段,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各种应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机制,建设“互联网+高效物流”协同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物流服务安全监管和物流活动的跟踪监测。

感谢您对交通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威海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7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