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市区联动招商,尽快实现碳纤维千亿产业集群的建议 | ||||
| ||||
建议内容: 近年来,我市逐渐加大对碳纤维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将碳纤维产业作为我市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之首,临港区重点打造碳纤维产业园区,优质项目孵化成果显著。市领导更是亲自带领企业前往航空工业集团进行军民融合深度合作的点对点招商,对此我们倍感责任重大。 我国军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原因有三,一是新型号的出现和原型号订货量增加导致的复材增量,二是型号复材比例增加导致的复材增量,三是国产替代以及新型号必须国产化的要求导致复材增量。以上,将导致军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出现明显供不应求,碳纤维军工企业将会迎来更大的竞争和发展。 民用方面,C919和CR929大飞机对国产碳纤维的认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对企业而言若能被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风电领域依然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我司将继续深入与丹麦维斯塔斯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碳梁产能,保持领先地位。轨道交通领域近期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青岛四方研制的碳纤维地铁和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问世之后,对碳纤维提出新的需求。氢气瓶领域潜力巨大,2019年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连发10项氢能源产业政策,我省对发展氢能源也十分重视并将潍柴作为重要牵引单位。 综上,国产碳纤维产业市场整体向好,但无序竞争和重复低水平投入等现象也十分严重,产业生态十分严峻。这些对我市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保持我市在我省乃至全国的碳纤维领先地位,尽快实现碳纤维千亿产业集群,特做出如下建议: 解决方案: 1、重点扶持、扩大领先。光威复材虽已成为国内碳纤维产业龙头企业,但仍处于研发投入期,面对恶劣市场环境,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希望政府能“纂指成拳”的在科研、人才、资金、税收、金融等政策资源方面对进行集中、立体的“打包式”倾斜扶持。 2、推动军民融合。将我市碳纤维千亿产业集群战略与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相结合,各部门联动,积极推动航空工业集团落户威海,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与我司进行深度合作。 3、民用航空方面。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省市联动,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商飞C919和CR929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合作。 4、轨道交通方面。我市相关部门组织牵头,到省里争取支持,促进青岛中车与我司等业内领军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并给于政策支持。 5、新能源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和我省政策环境,积极推动将我市新能源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当中,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同时,将航空工业集团下属气瓶公司科泰克引入威海,并积极促使与潍柴的合作,助力我市氢气瓶产业发展。 代表姓名:卢钊钧
答复内容: 尊敬的卢钊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市区联动招商,尽快实现碳纤维千亿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为我市七大产业集群之一,是我市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壮大该产业集群,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印发《威海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威发〔2018〕9号)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壮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8〕1号)等文件,市动能办印发了《关于印发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威重大办〔2018〕8号)和《威海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7+3”专班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威动能办〔2020〕4号),市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专班制定了《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2020年工作要点》,对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光威复材等骨干龙头企业的不懈努力下,2019年度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成功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27.8亿元。集群效益持续走高,实现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16.5%。总投资149.5亿元的36个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项目,完成投资47.6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2.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市区联动加强碳纤维产业园专业招商、集群招商,尽快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的建议”内容,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有关地区、企业开展对接洽谈,成效显著。现将相关意见建议的进展情况回复如下: 一是筑牢“底盘”、培植“链主”、扩大领先。今年以来,积极落实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冲击新目标等各项奖励政策,在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多个角度对光威复材等骨干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安排市级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16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项目建设,成功推动拓展纤维干喷湿纺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项目获批全省第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计划及400万元补助资金,帮扶企业争取获批省级泰山产业人才配额项目资金300万元,山东省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199.2万也于今年补偿到位。今年上半年,还出台了《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碳纤维企业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绿色发展、支持企业创新研发等各方面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链、补链”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研究梳理碳纤维及制品产业链条,加大对链条内企业服务力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市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短板主要在装备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其中装备方面,碳纤维生产线上的喷丝板、卷绕机两种关键设备仍依赖外国进口,目前正推动拓展纤维与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应用领域方面,拓展纤维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亟需开拓。在省内,已顺利促成光威复材与青岛中车已建立了合作联系,在此基础上,我市将继续帮扶光威复材与青岛中车在轨道交通越障器研发等领域高端装备领域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提高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高端装备部件的产业化水平。 三是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依托碳纤维产业园,重点瞄准中航制造院、中航复材、中航沈飞、中航西飞、航天科工六院/四院等省外优势碳纤维产业资源,重点围绕拓展纤维与科泰克(隶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碳纤维储氢气瓶、与中国重汽合作开发轻量化车体等项目,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其中,临港区管委、光威复材公司与北京科泰克公司签订复合材料高压气瓶车载氢系统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计划在威海打造国内主要的车用复合气瓶和车载氢系统制造基地;中国重汽也已组建工作专班来威开展调研洽谈。同时,积极对上、对外沟通协调,携手省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我市光威复材、拓展纤维等企业纳入商飞C919和CR929等大飞机合格供应商目录,争取在招引碳纤维产业下游优势资源上实现新突破。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