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情况交流
2023年人大情况交流第4期

发布日期:2023-09-01 14:5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大字号:[ ]


● 重要活动

省人大民侨外委来我市开展调研

威海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

● 立法与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威海市城乡供水安全条例(草案)》立法专家座谈会

《威海市城乡供水安全条例(草案)》专家论证会在渝举行

● 各区市人大工作动态

环翠区人大:举行对政府支出预算全程监督问效活动启动仪式暨学习培训会

文登区人大:扎实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月”活动

荣成市人大:着力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

乳山市人大:以全程监督问效制推进民生项目取得实效

● 他山之石

无锡人大:创新“1+1+X”模式  有效破解开发区监督难题



省人大民侨外委来我市开展调研


7月20日至21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李兴钰带队来我市调研并座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竞陪同。

在威期间,调研组一行到我市华信食品、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里海社区、金猴集团、洪太极侨胞之家、韩乐坊等实地调研。座谈会上,李兴钰听取有关部门及部分涉侨、涉港澳企业工作情况汇报,对我市发挥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涉侨“一法两条例”贯彻、民族宗教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李兴钰指出,民侨外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侨外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有关群体紧紧团结起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广泛凝聚人心,加强与工作对象沟通联系,依法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团结奋斗的最大合力。要认真贯彻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持续推进新时代民侨外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侨外工委)


威海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


8月29日,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贾瑞霭、副主任李文基分别主持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竞、于东海、乔军、李振光,秘书长于所航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提请审议的《威海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修正案(草案)》。会议认为,相关立法部门立足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原则,及时修改2019年出台的《威海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的内容,扎实开展创制性立法,为解决我市海上交通安全法治实践中的难点和重大风险点做了大量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在建立锚泊船舶安全风险管控制度、重点船舶动态管控制度等方面更加符合我市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修正案(草案)》,要求有关方面认真做好法规贯彻实施工作,推动实现我市海上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海洋种业和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强调,要强化海洋种业所需用海用地等要素支撑;积极搭建科企合作桥梁,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落地,不断完善海洋种业育繁推体系;立足我市资源禀赋,推动海洋预制菜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海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延伸产业链条,为建设海洋强市发挥积极作用。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民健身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体育强国战略,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始终处于全省领先位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全民健身理念,加快市县镇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建设,完善体育治理机制,提升体育服务水平,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助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

按照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受市政府委托,分别向本次会议报告了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执行、2022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等工作情况。会议认为,上半年,全市上下紧紧扭住大抓经济中心任务,锚定主攻方向,连续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加快恢复、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会议要求,要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持续稳固壮大财源;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激活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着力提效财政政策,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经过审查,批准了2022年市级决算和2023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

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接受孙付春辞去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的请求。会议还决定任免了市人大、市监委、市检察院有关工作人员。贾瑞霭颁发了任命书,新任命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

(办公室)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


7月25至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基带领调研组对全市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发改、科技、工信、商务及财税等部门单位工作情况汇报,赴乳山市了解经济运行情况,与部分工业、商贸流通、房地产、外贸企业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实地察看了伯特利汽车升级改造、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豪迈重大海洋工程装备3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调研组认为,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变化,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健、加固向好、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调研组强调,要紧紧扭住“大抓经济”中心任务,锚定精致城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主攻方向,保持定力,提振信心,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培优塑强实体经济,以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为主导,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动骨干企业冲击新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全方位增强产业支撑能力;要推动消费提档扩容,抢抓旅游持续火爆机遇,推出丰富多样旅游产品,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着力挖掘消费潜能;要把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作为重要任务,精准施策,防范风险,抓好财政收支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财经工委 预算工委)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威海市城乡供水安全条例(草案)》立法专家座谈会


7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威海市城乡供水安全条例(草案)》立法专家座谈会,听取部分立法专家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竞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和市水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法工委负责同志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条例的立法背景、起草过程和工作进展等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围绕立法原则、主要制度设计、部门职责划分、法律责任和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就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维护、农村供水安全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会议指出,开展城乡供水安全立法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效举措,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质量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会后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把条例修改完善好,把制度设计好,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等的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供水安全保障,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法工委)


《威海市城乡供水安全条例(草案)》专家论证会在渝举行


8月15日,由威海市人大常委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承办的《威海市城乡供水安全条例(草案)》专家论证会在渝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10位国内知名理论和实务专家,对条例(草案)进行专题论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竞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同志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条例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来自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和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专家围绕着条例草案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可行性等方面发表观点,重点针对条例题目、立法原则、部门职责、公权私权边界、法律责任和立法技术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张竞指出,制定条例既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的有效保障。各位专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多年的立法经验,提出的意见建议既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提高立法质量大有裨益。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研究、合理采纳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做好条例(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以高质量立法更好守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法工委)


环翠区人大:举行对政府支出预算全程监督问效活动启动仪式暨学习培训会


对政府支出预算进行全程监督问效,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今年,山东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中心环翠分基地成立后,环翠区人大常委会及时专题研究基地建设具体内容,确定将对政府支出预算全程监督问效列入今年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制定了《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政府支出预算进行全程监督问效的实施方案》,通过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链条,着力实现对政府支出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

在对政府支出预算全程监督问效活动启动仪式暨学习培训会上,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工作人员对《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政府支出预算进行全程监督问效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副院长杨林从《预算法》实施与人大监督内在逻辑、人大预算监督强化等方面,对如何做好预算监督审查工作进行了专题讲授;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围绕在财政工作中如何落实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支出预算全过程监督问效工作进行了讲解。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英欣在主持时指出,此次活动的举办对提高人大预算监督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与会同志严格按照区委“实敢当”活动要求,聚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各位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对财政预算工作提出更多好的意见建议,把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使之更好服务于“六稳”“六保”工作,真正管好、用好政府的“钱袋子”。


荣成市人大:着力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


荣成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拓展代表建议督办范围,延伸代表建议督办触角”的目标要求,制定了《荣成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方案》,对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81件代表建议进行全面督办,切实提升办理质效,确保代表建议办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是严把“事前”关,零距离交流沟通。在交由部门办理前,组织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见面,详细了解代表提出建议的背景原因,促使部门更加有针对性地办理代表意见,有效提升办理效率。比如,组织行政审批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与代表面对面交流,了解代表提出的线上审批不便捷、不方便等建议,着重从云端审批工作的具体流程、创新经验以及今后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了答复。

二是严把“事中”关,全方位加强督导。建议办理过程中,采取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电话问询、征求代表本人意见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督办,确保代表提出的每一项建议有落实、有回应。比如,围绕严厉打击“黑中介”“黑装卸”的建议,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先后多次组织人社、交通、海洋发展、公安等部门和有关镇街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中介机构、用工单位推行人脸识别系统、强化务工人员信息核对,进一步提升科技监管水平。

三是严把“事后”关,长效化跟踪落实。健全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闭环机制,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部门负责人开展“回头看”活动,总结同类别建议办理经验,查找个性化、区域化较强建议办理的短板,加大跨年度代表建议办理的跟踪监督力度,持续推进办理工作长效化。比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发展远洋经济产业集群、加强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建议,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向代表反馈进展情况,并持续征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更好促进相关工作开展。


文登区人大:扎实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月”活动


今年8月,是文登人大连续开展的第33个“人大代表活动月”。连日来,市区镇三级代表在镇街人大的统一组织下,通过视察调研听民声察民情、参观学习展思路拓视野、座谈交流提建议促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的代表活动月以“热爱文登、奉献文登”为主题,全区各级代表怀着深厚感情为文登代言,大力宣传文登好山好水好风光、人杰地灵物华美,大力宣传区委关于建设现代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人民爱我家乡、兴我文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各级代表纷纷表示,将牢记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敬重事业,珍惜代表职务,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不断在履职中实现自我价值。要敬重人民,始终坚持人大代表为人民,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意愿,解决群众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建言献策。要敬重自己,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立足工作岗位,争当各自领域的“领头雁”“排头兵”。同时,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守纪律规矩,树立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做宪法法律的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乳山市人大:以全程监督问效制推进民生项目取得实效


今年初,乳山市出台了《关于实行重点事项人大代表全程监督问效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全程监督问效”工作机制,通过项目征集由人大代表决定、项目实施由人大代表监督、项目成效由人大代表评判,有效发挥了代表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一是创新责任落实体系。将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纳入人大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对全市20件民生实事由市人大常委会5位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督办4件民生实事,组织委室和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民生项目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部门汇报等方式,及时掌握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搭建全程监督平台。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班子成员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2023年上半年民生实事项目现场调研视察活动,通过现场“听”、当面“问”、实地“看”,使广大代表深入了解民生项目工程进度情况、资金绩效情况、项目质量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于第一、二季度先后两次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对项目进展不力的承办单位,将由市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询问或质询,督促整改落实。

三是用好政情通报抓手。建立“周分析点评、月通报提醒、季明察暗访”制度,开展人大代表进部门、进现场活动,实地掌握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同时通过向代表寄送政情资料、微信群和公众号发布等方式,定期通报民生项目建设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确保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无锡人大:创新“1+1+X”模式 有效破解开发区监督难题


无锡市人大设立全国首个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并首推“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多项制度规范”的“1+1+X”模式,全力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有效破解了开发区监督难题,为在全国各类开发区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闯出了一条新路。

成立一个“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破解人大监督“跟不上”的难题。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于 2020 年成立了开发区人大工作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首次提出以成立全国首个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无锡方案”。2021 年 1 月 ,全国首个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在无锡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依法正式设立。

设立一个“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破解代表力量“用不好”的难题。无锡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推动无锡经开区先行设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2021 年 8 月,无锡经济开发区第一次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正式召开,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参会。会议听取和讨论了《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情况报告》,收到代表意见建议 31 件。无锡经开区党政办下发了《关于做好 2021 年人大代表联席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议主办及会办单位、办理流程、办理时效等内容。

建立多项开发区人大工作制度规范,破解制度欠缺“推不了”的难题。无锡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从健全工作制度入手,立规矩、打基础,先后拟定了《委员会工作规则》《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确保委员会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021 年 11 月,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推出了《无锡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关于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无锡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关于建立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两项制度规范。无锡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出台“1+3”文件,在完善区政管理体制部分,首次明确提出“在国家级开发区所在市(县)区人代会上探索设立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合力开创开发区人大工作新局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