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职尽责 积极担当作为 | ||||
| ||||
当选为威海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我深感肩负的职责之重,十分珍惜人民群众赋予我的权利,时刻牢记代表的使命。始终要求自己积极为民代言、主动为党分忧,认真依法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履职效能,用实绩实效回报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履职,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增强了政治的坚定性和履职的自觉性,拓宽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履职潜力和水平。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依法履职的职责感、使命感增强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代表意识、监督意识也增强了,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代表职责,建言献策促发展 积极参与威海市和环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活动,通过参与代表学习、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开拓思路,学习掌握履职技巧,了解熟悉市、区两级的发展建设情况,提升了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代表闭会期间,用心提出建议,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代表会议期间,结合全市状况,反映相关问题现状,每次人代会上用心发言,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较好的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2021年我结合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实际需求,提出《关于浅海科技湾区青年人才引进的建议》,得到人大常委会的回复和肯定。通过引进哈工大(威海)100名优秀硕士和本科学生到湾区科研院所和入驻企业实习,发挥人才作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在威海落地,以试验场为核心,打造了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和服务保障等六大基地,我们将把国内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的大院大所引入湾区,形成集聚效应,提高湾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海洋经济的创新突破。2022年根据浅海科技湾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浅海科技湾区标准化试验场的建议》,积极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三、专注本职工作,勇挑重担开新局 作为市人大代表,在认真履职的同时,结合岗位优势。用于承担社会责任。聚焦海洋强省新动能,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将哈工大的航天、信息等工科优势与山东的海洋特色结合,成立海洋智能研究中心。经过统一部署,有组织的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海洋信息与智能装备共用技术研发,积极发挥智库作用。 尤其是在省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下,聚焦从天基到海底、从近海到远海的海空天立体观测系统,开展了“威海壹号”卫星研制,首次提出“即时遥感”双星协同观测模式;激光通信载荷实现星间及星地激光通信,星地通信速率最大40Gbps,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2月3日“威海壹号”卫星发射成功,作为中国国内首个面向海洋目标探测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威海壹号”卫星将为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海上维权执法、渔船管控和应急救援等应用提供重要支撑;建立了山东首个商业航天卫星地面测控站,投产了首个国产服务于船舶姿态感知的传感芯片;正在开展国内首款低功耗、高分辨相控阵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的无人系统感知单元设计,构建雷达+光学融合样机及处理芯片;实现5G技术在海洋中的远距离覆盖,支持无人机、无人船等异构多智能体协同对海观测,助力船舶产业智能化、无人化转型升级。 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突出特色优势谋布局,针对海上装备可靠性问题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共建国家海上综合试验场,依托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激光通信终端技术与威海市政府、航天科工二院共建了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针对海洋智能无人系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威海市政府共建了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针对卫星设计制造、总装测试、载荷、应用等产业落地问题,正在筹建山东卫星海洋应用产业联盟,已邀请崂山实验室、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齐鲁空天信息技术研究院、山东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深圳航天东方红等20余家单位参与,促进山东卫星产业落地发展。 锁定目标,走在前,开新局。在实际工作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我将不断努力,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展示人大代表的风采。 (威海天航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周志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